简论北宋时期的河南书院
内容提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一、 北宋时期河南书院的兴起与发展 | 第9-15页 |
1 、 中原文化的深厚土壤 | 第10页 |
2 、 官学的衰落 | 第10-11页 |
3 、 北宋政府的大力支持 | 第11-13页 |
4 、 定都开封的有利条件 | 第13页 |
5 、 理学发展的促进作用 | 第13-14页 |
6 、 名师硕儒创办和主讲书院的影响 | 第14-15页 |
二、 河南书院教育的内容 | 第15-31页 |
(一) 书院的教学 | 第15-24页 |
1 、 书院的教育目的 | 第15-17页 |
2 、 书院的教学内容 | 第17-18页 |
3 、 书院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 第18-24页 |
(1) 实行“门户开放”,自由讲学 | 第18-20页 |
(2) 注重自学和思考 | 第20-21页 |
(3) 质疑问难 | 第21页 |
(4) 因材施教 | 第21-22页 |
(5) 尊师爱生 | 第22-24页 |
(二) 书院的德育教育 | 第24-29页 |
1 、 德育教育目的、内容 | 第24-25页 |
2 、 德育的原则和方法 | 第25-29页 |
(1) 制定学规,订立道德教育的原则和生活制度 | 第25-27页 |
(2) 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 | 第27页 |
(3) 教师率先垂范 | 第27-28页 |
(4) 笃行礼义道德 | 第28-29页 |
(三) 书院的藏书 | 第29页 |
(四) 书院的祭祀活动 | 第29-30页 |
(五) 书院的经费来源 | 第30-31页 |
三、 河南书院的特点 | 第31-37页 |
(一) 从性质上看,是民办官助的产物 | 第31-33页 |
1 、 早期书院的性质:民办为主 | 第32页 |
2 、 中后期书院的总体特征:官民合办 | 第32-33页 |
(二) 书院的环境特征:强调天人合一 | 第33-34页 |
(三) 书院的分布特征:面广点多 | 第34-35页 |
(四) 书院的发展规模特征:校大生众 | 第35-36页 |
(五) 书院的人才培养特征:求知求实 | 第36-37页 |
四、 北宋中后期书院的逐渐衰落 | 第37-39页 |
1 、 官学兴起的影响 | 第37-38页 |
2 、 频繁战乱的破坏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