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前言 | 第1-10页 |
1 企业内部环境审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第10-22页 |
·环境管理体系的构成 | 第10-13页 |
·企业管理的绿色化和环境管理 | 第10-11页 |
·企业环境管理体系与企业内部环境审计 | 第11-13页 |
·企业内部环境审计的必要性 | 第13-14页 |
·企业内部受托经济责任扩展的必然结果 | 第13页 |
·正确衡量企业生产成本的需要 | 第13页 |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 第13页 |
·政府环境审计的必要补充 | 第13-14页 |
·企业内部环境审计的重要性 | 第14-16页 |
·监督企业经营管理者受托经济责任的充分履行 | 第14-15页 |
·监督企业环境方针和计划的贯彻执行 | 第15页 |
·及时发现纠正企业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15页 |
·监督企业环境保护信息的真实可靠 | 第15页 |
·保护企业环境资产的安全完整 | 第15-16页 |
·促进企业环境管理的广泛性 | 第16页 |
·企业内部环境审计的可行性 | 第16-17页 |
·具备实施企业内部环境审计的社会基础 | 第16页 |
·具备实施企业内部环境审计的组织基础 | 第16页 |
·具备实施企业内部环境审计的客观标准 | 第16-17页 |
·企业内部环境审计的特点 | 第17-19页 |
·服务上的内向性 | 第17页 |
·工作上的相对独立性 | 第17页 |
·审查范围的广泛性 | 第17-18页 |
·审查问题的及时性 | 第18页 |
·审计活动的群众性 | 第18页 |
·微观控制与宏观控制的统一性 | 第18-19页 |
·与内部控制的相互依存性 | 第19页 |
·接受国家审计的业务指导 | 第19页 |
·西方企业内部环境审计的情况 | 第19-20页 |
·我国企业内部环境审计的情况 | 第20-22页 |
2 企业内部环境审计运作模式的构建 | 第22-31页 |
·环境审计运作模式的涵义和内容 | 第22-28页 |
·环境审计运作模式的涵义 | 第22页 |
·环境审计运作模式的内容 | 第22-28页 |
·企业内部环境审计运作模式设计的理论基础 | 第28-31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8页 |
·经济的外部性理论 | 第28-29页 |
·环境资源价值理论 | 第29页 |
·商品环境成本理论 | 第29-30页 |
·环境管理理论 | 第30-31页 |
3 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运作模式的基本构想 | 第31-43页 |
·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主体 | 第31页 |
·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对象和内容 | 第31-32页 |
·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对象 | 第31页 |
·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内容 | 第31-32页 |
·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目标 | 第32页 |
·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总目标 | 第32页 |
·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具体目标 | 第32页 |
·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准则 | 第32-34页 |
·一般准则 | 第33页 |
·作业准则 | 第33-34页 |
·报告准则 | 第34页 |
·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程序 | 第34-38页 |
·计划阶段 | 第34-35页 |
·实施阶段 | 第35-37页 |
·完成阶段 | 第37-38页 |
·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方法 | 第38-41页 |
·传统的审计方法 | 第38-39页 |
·特定的审计方法 | 第39-41页 |
·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报告 | 第41-43页 |
·报告要素 | 第41页 |
·应特别说明的内容 | 第41页 |
·报告范例模式 | 第41-43页 |
4 企业内部环境合规性审计的基本构想 | 第43-49页 |
·企业内部环境合规性审计特点 | 第43页 |
·企业内部环境合规性审计主体 | 第43页 |
·企业内部环境合规性审计对象和内容 | 第43-44页 |
·企业内部环境合规性审计对象 | 第43页 |
·企业内部环境合规性审计内容 | 第43-44页 |
·企业内部环境合规性审计目标 | 第44页 |
·企业内部环境合规性审计总目标 | 第44页 |
·企业内部环境合规性审计具体目标 | 第44页 |
·企业内部环境合规性审计准则 | 第44-45页 |
·一般准则 | 第44页 |
·作业准则 | 第44-45页 |
·报告准则 | 第45页 |
·企业内部环境合规性审计程序 | 第45-46页 |
·计划阶段 | 第45页 |
·实施阶段 | 第45-46页 |
·完成阶段 | 第46页 |
·企业内部环境合规性审计方法 | 第46-47页 |
·一般方法 | 第46页 |
·特定方法 | 第46-47页 |
·企业内部环境合规性审计报告 | 第47-49页 |
·报告要素 | 第47-48页 |
·应特别说明的内容 | 第48页 |
·报告范例模式 | 第48-49页 |
5 企业内部环境绩效审计的基本构想 | 第49-63页 |
·企业内部环境绩效审计特点 | 第49-50页 |
·企业内部环境绩效审计主体 | 第50页 |
·企业内部环境绩效审计对象和内容 | 第50-51页 |
·企业内部环境绩效审计对象和内容 | 第50页 |
·企业内部环境绩效审计对象和内容 | 第50-51页 |
·企业内部环境绩效审计目标 | 第51页 |
·企业内部环境绩效审计总目标 | 第51页 |
·企业内部环境绩效审计具体目标 | 第51页 |
·企业内部环境绩效审计准则 | 第51-52页 |
·一般准则 | 第51页 |
·作业准则 | 第51页 |
·报告准则 | 第51-52页 |
·企业内部环境绩效审计程序 | 第52-54页 |
·计划阶段 | 第52页 |
·实施阶段 | 第52-53页 |
·完成阶段 | 第53-54页 |
·企业内部环境绩效审计方法 | 第54-59页 |
·环境资源价值的量化 | 第54-55页 |
·环境成本(费用)的效益分析 | 第55-58页 |
·环境成本(费用)的效果分析 | 第58-59页 |
·企业内部环境绩效审计报告 | 第59-62页 |
·报告要素 | 第59-60页 |
·应特别说明的内容 | 第60页 |
·报告范例模式 | 第60-62页 |
·三种内部环境审计的总结比较 | 第62-63页 |
6 企业内部环境审计的相关问题 | 第63-70页 |
·企业内部环境审计的障碍 | 第63-64页 |
·企业内部环境审计的难点 | 第64-65页 |
·企业内部环境审计的条件 | 第65-66页 |
·企业内部环境审计的其他相关问题 | 第66-70页 |
·内部审计部门与企业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问题 | 第66-67页 |
·内部审计部门与国家审计的关系问题 | 第67页 |
·内部审计部门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关系问题 | 第67-68页 |
·内部审计部门与政府环境保护部门、证券监管部门、司法部门等的关系问题 | 第68-69页 |
·内部环境审计的国际协调问题 | 第69-70页 |
结束语 | 第70-71页 |
注释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