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1 引言 | 第7-12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7页 |
·本文拟研究的问题和范围 | 第7页 |
·相关文献综述 | 第7-10页 |
·语料来源及研究方法 | 第10页 |
·小结 | 第10-12页 |
2 “半”字的词性探讨 | 第12-15页 |
·“半”探讨的意义 | 第12页 |
·语言学界“半”字研究及词性定位现状 | 第12-14页 |
·本文的观点及依据 | 第14-15页 |
3 “半 A 半 B”格式中 A 与 B 的发展演变 | 第15-26页 |
·“半 A 半 B”格式传统的形式分析介绍 | 第15页 |
·进入“半 A 半 B”格式的 A、B 词类的分析 | 第15-23页 |
·格式中跨类现象的研究 | 第23-26页 |
4 “半 A 半 B”格式的动态发展过程 | 第26-45页 |
·第一阶段:先秦——春秋战国时期 | 第26页 |
·第二阶段:两汉时期 | 第26-27页 |
·第三阶段:三国到南北朝时期 | 第27-28页 |
·第四阶段:隋唐—五代十国时代时期 | 第28-30页 |
·第五阶段:两宋时期 | 第30-32页 |
·第六阶段:元朝 | 第32页 |
·第七阶段:明朝 | 第32-33页 |
·第八阶段:清朝 | 第33-34页 |
·第九阶段:民国时期 | 第34-35页 |
·第十阶段:现当代时期 | 第35-37页 |
·第十一阶段:当代网络语言时代 | 第37-41页 |
·“半 A 半 B”格式的语义类型、发展线索及演变动因 | 第41-45页 |
5 结论 | 第45-47页 |
·研究结果 | 第45页 |
·可能存在的发展倾向 | 第45-46页 |
·有待改进之处 | 第46-47页 |
注释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49页 |
图表与附表 | 第49-50页 |
附表 1 词汇发展脉络表 | 第50-59页 |
附表 2 词汇频率对比表 | 第59-67页 |
后记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