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5页 |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0页 |
案例部分 | 第10-20页 |
我国税收征管改革情况 | 第10页 |
广州市地方税务局简介 | 第10-11页 |
广州地税税收征管改革的历史背景 | 第11-13页 |
广州地税税收征管改革情况 | 第13页 |
建立新的税务登记系列 | 第13-14页 |
建立新的税款征收系列 | 第14-16页 |
建立新的税务稽查系列 | 第16-18页 |
建立计算机应用管理系统 | 第18页 |
优化为纳税人服务 | 第18-19页 |
广州地税征管改革的主要成效 | 第19-20页 |
案例分析 | 第20-46页 |
1. 对新征管模式的再认识 | 第20-22页 |
1.1 对“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再认识 | 第20页 |
1.2 对“属地征收、重点稽查”的再认识 | 第20-21页 |
1.3 “征管、查两分离”不应是“绝对的分离” | 第21-22页 |
1.4 取消“专管员”制度并不等于就此放弃“管户”制度 | 第22页 |
2. 征管改革暴露的问题 | 第22-29页 |
2.1 登记、征收、稽查三大系列的职能分工还没有完全理顺 | 第23页 |
2.2 企业登记资料不齐全 | 第23-24页 |
2.3 专业化分工过于僵化 | 第24-25页 |
2.4 税源监控乏力 | 第25-26页 |
2.5 计算机的依托作用未得以充分发挥 | 第26-28页 |
2.6 纳税主体办税手段改革滞后于征税主体改革步伐 | 第28页 |
2.7 稽查缺乏有效手段,内部机制不健全 | 第28页 |
2.8 为纳税人服务不到位 | 第28-29页 |
3. 问题产生的原因 | 第29-35页 |
3.1 选择税收征管模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 第30-33页 |
3.2 税收管理在征管模式转换中的地位和作用 | 第33-35页 |
4. 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对策 | 第35-46页 |
4.1 强化计算机网络的依托作用 | 第35-36页 |
4.1.1 建立全方位的计算机网络监控体系 | 第35-36页 |
4.1.2 建立计算机辅助服务系统 | 第36页 |
4.1.3 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实现管理现代化 | 第36页 |
4.2 明确三大系列职能,理顺三大系列关系 | 第36-40页 |
4.2.1 登记分局和征收分局的相互配合 | 第37-38页 |
4.2.1.1 登记分局对征收分局的协助 | 第37页 |
4.2.1.2 征收分局对登记分局的协助 | 第37-38页 |
4.2.2 征收机关和稽查机关的相互配合 | 第38-39页 |
4.2.2.1 征收分局对稽查分局的协助 | 第38-39页 |
4.2.2.2 稽查机关对征收机关的协助 | 第39页 |
4.2.3 登记机关和稽查机关也要相互配合 | 第39-40页 |
4.3 加强税收管理,完善税源监控 | 第40-46页 |
4.3.1 实现“管户”与“管事”的有机结合 | 第40-41页 |
4.3.2 对纳税人实行分类分级管理 | 第41页 |
4.3.3 重点监控税源大户,建立收入预警体系 | 第41-42页 |
4.3.4 改进稽查机制 | 第42页 |
4.3.5 完善防税护税体系 | 第42-43页 |
4.3.5.1 与工商部门的配合 | 第42-43页 |
4.3.5.2 与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配合 | 第43页 |
4.3.6 做好教育培训工作,大力提高税务队伍素质 | 第43-44页 |
4.3.7 加强税务公关,优化纳税人服务 | 第44-46页 |
4.3.7.1 狠抓文明窗口创建活动 | 第44页 |
4.3.7.2 加强税收宣传 | 第44-45页 |
4.3.7.3 改进纳税申报方式,方便纳税人 | 第45-46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