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美育论文--美术论文

在绘画中成长--同心学校四、五、六年级美术课程行动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绪论第9-25页
 一、选题缘起第9-10页
  1、选题的缘起之一:毕业答辩过程中的触动第9页
  2、选题的缘起之二:生活中的困惑第9页
  3、选题的缘起之三:工作中的反思第9页
  4、选题的缘起之四:对绘画在当下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思考第9-10页
  5、选题的缘起之五:在同心学校进行美术教育的可操作性及意义第10页
 二、课程设计怎么成为研究第10-11页
  1、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第10页
  2、"解放性行动研究"是本课题研究的形式框架第10-11页
 三、研究问题第11页
 四、文献综述第11-20页
  1、青春前期儿童生理及心理特征第11-12页
  2、青春前期少儿绘画能力发展阶段的特征第12-13页
  3、转型期儿童的美术教育问题第13-14页
  4、绘画在美术教育中的价值第14-16页
  5、写生的意义和方法在美术教育中的讨论第16-17页
  6、情境课程理论第17-19页
  7、农民工子女的相关研究第19-20页
 五、研究方案第20-23页
  1、作为行动者的课程设计思路第20页
  2、行动研究的课程方案第20-23页
 六、研究方法第23-25页
第一章、情境化课程的魅力第25-33页
 第一节 符合生活经验的重要性第25-26页
  故事1、我没有梦想第25页
  故事2、自行车是骑的,不是看的第25-26页
 第二节 示范的意义第26-29页
  故事3、示范在先第26-27页
  故事4、示范在后第27页
  故事5、示范在过程中第27-29页
 第三节 壁画任务内化为课程第29-32页
  故事6、从乐趣到志趣的转换第29页
  故事7、壁画中的情节:"我与自行车"写生第29-30页
  故事8、壁画构图设计:黑板上的集体创作第30-31页
  故事9、壁画中的形象:"老家的生活经验"命题画第31-32页
 第四节 意外的教学契机第32-33页
  故事10、抽象女孩第32-33页
 本章小结第33页
第二章、写生对转型期的价值第33-39页
 第一节 观察的乐趣第33-34页
  故事11、"饶了我吧,同学们"第33-34页
 第二节 观察加联想第34-35页
  故事12、晃动的模特第34-35页
 第三节 遮挡与透视第35-36页
  故事13、有趣的对比第35-36页
 第四节 写实与卡通的融合第36页
  故事14、在写生中添加第36页
 第五节 有难度的写生第36-37页
  故事15、画不出橡皮,画得好大巴第36-37页
 第六节 观察色彩的意义第37-39页
  故事16、天空是最亮的吗?第37-39页
 本章小结第39页
第三章、真实的个性、真实的成长第39-46页
 第一节、渴望关注第39-40页
  故事17、微妙的互动第39-40页
 第二节 "类型化"与"交易"第40-41页
  故事18、评分中的陋习第40-41页
 第三节 世故的早熟第41-42页
  故事19、危险男孩第41-42页
 第四节 给人印象深刻的工作能力第42-43页
  故事20、四个小助手第42-43页
 第五节、自画像分析:现实的期许第43页
  故事21、"我是谁?"第43页
 第六节 丰富的内心情感第43-44页
  故事22、画面中的隐喻第43-44页
 第七节 飞起来的孩子第44-45页
  故事23、参与后的分享第44-45页
  故事24、集体黑板创作第45页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结论与讨论第46-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附件第52-63页
 附件一;同心学校四、五、六年级现场美术课照片(部分)第52-53页
 附件二:同心学校四、五、六年学生作业照片(部分)第53-55页
 附件三:校园壁画前期准备第55-56页
 附件四:壁画过程第56-60页
 附件五:田野日记(节选)第60-63页
后记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朱建贵教授从脾肾论治老年病的研究
下一篇:番茄红素的提取工艺及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