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刑法论文

论违法性认识的体系性地位及认定

内容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引言第11页
第一部分 违法性认识基本概念的界定第11-20页
 一、违法性认识的概念与内涵第11-14页
  (一) 违法性认识的概念缘起第11页
  (二) 违法性认识的内涵第11-14页
  (三) 违法性认识可能性第14页
 二、违法性认识的分类第14-16页
  (一) 大陆法系国家的分类第14-16页
  (二) 我国学者的分类第16页
 三、违法性认识与社会危害性认识第16-20页
  (一) 问题的由来第16-17页
  (二) 违法性认识与社会危害性认识的比较第17页
  (三) 社会危害性认识不是故意成立的判定要件第17-20页
第二部分 违法性认识与犯罪故意关系的争鸣第20-31页
 一、学说争鸣第20-26页
  (一) 大陆法系的观点第20-24页
  (二) 我国理论界的观点第24-26页
 二、立法与司法的立场第26-31页
  (一) 大陆法系国家的立场第26-28页
  (二) 英美法系国家的立场第28-31页
第三部分 违法性认识是独立于犯罪故意的责任要素第31-42页
 一、违法性认识与犯罪故意的区别第31-33页
  (一) 前提:违法性认识的确认第31页
  (二) 认识的内容不同第31-32页
  (三) 行为人内心的判断依据不同第32-33页
 二、将违法性认识作为犯罪故意要素的缺陷第33-35页
  (一) 故意说对规范责任论的误读第33-34页
  (二) 故意说混淆了故意与违法性认识概念的区别第34-35页
  (三) 故意说在考量犯罪成立时的逻辑缺陷第35页
 三、违法性认识在德日犯罪论体系中的地位变迁第35-38页
  (一) 地位的变迁第35-37页
  (二) 故意说第37-38页
  (三) 责任说第38页
 四、违法性认识在我国犯罪论体系中的定位第38-42页
  (一) 违法性认识在我国犯罪论中的现状第38-39页
  (二) 违法性认识在“四要件”体系中没有合适的地位第39-40页
  (三) 违法性认识在德日犯罪论体系中的定位及借鉴第40页
  (四) 引入违法性认识,改造我国犯罪构成理论体系第40-42页
第四部分 违法性认识的认定第42-48页
 一、违法性认识的程度问题第42-43页
 二、违法性认识的推定第43-44页
 三、例外情形第44-48页
  (一) 不知法律第44-45页
  (二) 误解法律第45-48页
结论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犯罪故意的明知要素研究
下一篇:转化型抢劫及其结果加重情节定罪问题探析--以王国清等抢劫、盗窃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