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故意的明知要素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一、“明知”的内容 | 第11-26页 |
(一) 构成要件事实的明知 | 第11-19页 |
1. 理论观点及分歧点探讨 | 第11-15页 |
2. 构成要件事实的明知的具体分析 | 第15-19页 |
(二) 对行为性质的明知 | 第19-26页 |
1. 对行为性质认识的必要性 | 第19-20页 |
2. 社会危害性认识应当是我国故意的明知要素之一 | 第20-26页 |
二、“明知”的标准和程度 | 第26-34页 |
(一) “明知”的标准 | 第26-29页 |
1. 关于明知标准的学说概述 | 第26-27页 |
2. 现有学说判断模式的缺陷及本文观点 | 第27-29页 |
(二) “明知”的程度 | 第29-34页 |
1. 问题聚焦:间接故意的“明知”问题 | 第29-30页 |
2. 相关学说评析 | 第30-34页 |
三、“明知”在实践中的运用 | 第34-49页 |
(一) 由奸淫幼女罪所引发的明知问题 | 第34-37页 |
1. 奸淫幼女的明知问题争议概述 | 第34页 |
2. 否定说与肯定说之争 | 第34-36页 |
3. 争论聚焦:立法和司法中的明知问题 | 第36-37页 |
(二) 立法中的明知问题 | 第37-45页 |
1. 刑法总则与分则中“明知”规定的关系 | 第37-41页 |
2. 对于刑法分则中“明知”规定的探讨及建议 | 第41-45页 |
(三) 司法中的明知问题 | 第45-49页 |
1. 运用推定的方式来确定明知要素 | 第45-48页 |
2. 实践中,运用推定应该符合的条件 | 第48-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