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务员交流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2页 |
·现实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2章 政府官员交流的历史考察 | 第16-22页 |
·西方国家公务员交流的历史回顾 | 第16-18页 |
·我国政府官员交流的历史沿革 | 第18-22页 |
第3章 影响我国公务员交流的因素及交流的特征 | 第22-32页 |
·影响公务员交流的因素 | 第22-23页 |
·公务员自身需要与组织需要 | 第22页 |
·保障机制和福利待遇 | 第22-23页 |
·性别、年龄、职业、学历、职称等 | 第23页 |
·权力的生命周期 | 第23页 |
·我国公务员交流的基本特征 | 第23-28页 |
·公务员流动的主体特征 | 第23-25页 |
·公务员流动的模式特征 | 第25-26页 |
·公务员交流的规律性特征 | 第26-28页 |
·我国公务员交流的现实意义 | 第28-32页 |
·实行公务员交流是培养选拔公务员的迫切要求 | 第28-29页 |
·实行公务员交流是提高公务员能力的有效途径 | 第29-30页 |
·实行公务员交流是促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要手段 | 第30页 |
·实行公务员交流是加强廉政建设的有力保证 | 第30-31页 |
·实行公务员交流是实施《公务员法》的重要环节 | 第31-32页 |
第4章 我国公务员交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2-40页 |
·我国公务员交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32-36页 |
·公务员交流过程中存在的不良类型 | 第32-33页 |
·公务员交流存在的负面效应 | 第33-36页 |
·我国公务员交流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6-40页 |
·尚未建立健全完善的公务员流动机制 | 第36-37页 |
·公务员自身认识与定位的错误 | 第37-38页 |
·不同地区环境与人文因素的差异 | 第38页 |
·交流双方人才配置上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 第38页 |
·公务员交流管理监督体制的无序与不力 | 第38-40页 |
第5章 完善我国公务员交流制度的对策研究 | 第40-57页 |
·健全公务员交流的管理机制 | 第40-44页 |
·提供我国公务员交流的法律保障 | 第44-47页 |
·对现有法律法规的补充和完善 | 第44-45页 |
·现阶段公务员交流领域立法的重点 | 第45-46页 |
·现阶段立法的操作办法 | 第46-47页 |
·优化我国公务员交流的环境 | 第47-52页 |
·优化公务员交流环境应遵循的原则 | 第47-49页 |
·交流环境的基本内容 | 第49-50页 |
·优化公务员交流环境的具体操作办法 | 第50-52页 |
·完善我国公务员交流的配套措施 | 第52-57页 |
·增强三种意识,把握公务员交流的正确导向 | 第52-53页 |
·做好三个坚持,掌握公务员交流的正确原则 | 第53-54页 |
·突出三个重点,扩大公务员交流的范围渠道 | 第54页 |
·抓住三个特点,提高公务员交流的实效 | 第54-55页 |
·大胆创新,在我国尝试推行政府雇员制 | 第55-57页 |
结论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