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物基础科学论文--药物生物学论文

海洋链霉菌Streptomyces Sp.B59中天然产物的挖掘

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4页
缩略词第15-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27页
    1.1 微生物中天然产物挖掘的发展历程及现状第17-18页
    1.2 海洋链霉菌第18页
    1.3 微生物中天产物的挖掘方法第18-22页
        1.3.1 概述第18-19页
        1.3.2 原位激活第19-21页
        1.3.3 异源表达第21-22页
    1.4 Red/ET技术在天然产物研究中的应用第22-25页
        1.4.1 Red/ET重组工程的简介第22页
        1.4.2 Red/ET重组工程的原理第22-23页
        1.4.3 Red/ET重组工程的发展与应用第23-25页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5-27页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第27-49页
    2.1 菌株和质粒第27-31页
    2.2 抗生素第31页
    2.3 培养基第31-32页
    2.4 常用试剂和主要仪器第32-34页
        2.4.1 主要试剂(盒)第32-33页
        2.4.2 主要仪器第33-34页
    2.5 实验方法第34-49页
        2.5.1 主要的技术路线第35页
        2.5.2 基因簇的直接克隆和初步修饰第35-40页
        2.5.3 启动子的添加第40-43页
        2.5.4 基因簇BGC1中基因的敲除第43-44页
        2.5.5 基因簇BGC21中基因的敲除与回补第44-45页
        2.5.6 实时逆转录PCR第45页
        2.5.7 接合转移第45页
        2.5.8 链霉菌的发酵第45-46页
        2.5.9 发酵产物的提取和检测第46-47页
        2.5.10 目标产物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第47-49页
第三章 实验结果第49-89页
    3.1 Streptomyces sp. B59全基因组测序第49-50页
    3.2 OSMAC方法的初步探索第50-54页
        3.2.1 抗菌活性产物的发现第50-52页
        3.2.2 活性产物的分离第52页
        3.2.3 新颖大环内酯类化合物B59-1的分离和结构鉴定第52-54页
    3.3 BGC1基因簇的异源表达第54-62页
        3.3.1 BGC1生物合成基因簇的生物学分析第54-56页
        3.3.2 BGC1的直接克隆和初步修饰第56页
        3.3.3 在异源宿主中表达BGC1第56-59页
        3.3.4 BGC1异源表达产物的分离第59-60页
        3.3.5 BGC1基因的敲除第60-62页
        3.3.6 活性测定第62页
    3.4 BGC2基因簇的异源表达第62-68页
        3.4.1 BGC2生物合成基因簇的生物学分析第62-64页
        3.4.2 BGC2基因簇的直接克隆和初步修饰第64页
        3.4.3 异源表达激活BGC2第64-68页
    3.5 BGC3基因簇激活的失败第68-70页
        3.5.1 BGC3生物合成基因簇的生物学分析第68-69页
        3.5.2 BGC3基因簇的直接克隆和初步修饰第69页
        3.5.3 BGC3基因簇激活的尝试第69-70页
    3.6 BGC6基因簇的异源表达第70-74页
        3.6.1 BGC6生物合成基因簇的生物学分析第70-72页
        3.6.2 BGC6基因簇的直接克隆和初步修饰第72页
        3.6.3 异源表达激活BGC6第72-74页
        3.6.4 BGC6产物的分离纯化第74页
    3.7 BGC21基因簇的异源表达第74-89页
        3.7.1 BGC21生物合成基因簇的生物学分析第74-76页
        3.7.2 BGC21的直接克隆和初步修饰第76-77页
        3.7.3 异源表达激活BGC21第77-79页
        3.7.4 产物的分离和结构鉴定第79-81页
        3.7.5 合成途径中基因的单敲除第81-82页
        3.7.6 PKS基因的表达和产物的鉴定第82-85页
        3.7.7 卤化酶的回补第85-86页
        3.7.8 基因bgc21-2和bgc21-5的RT-qPCR检测第86-87页
        3.7.9 pks失活后,未卤化产物的添加第87-89页
第四章 讨论第89-99页
    4.1 异源表达的相关讨论第89-90页
    4.2 OSMAC实验的讨论第90页
    4.3 BGC1合成途径的激活和产物的研究第90-93页
    4.4 BGC2基因簇产物的推测第93-95页
    4.5 BGC3基因蔟激活失败的原因第95-96页
    4.6 BGC6的相关讨论第96页
    4.7 BGC21基因簇研究的相关结果讨论第96-99页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第99-101页
    5.1 总结第99页
    5.2 展望第99-101页
附录一: 本文所用引物第101-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13页
致谢第113-114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114页

论文共11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古州公司绩效考核体系研究
下一篇:岳阳市有线电视公司薪酬体系改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