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保护学论文--鱼病学论文

肉(鱼)源性寄生虫检测方法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5页
   ·常见肉(鱼)源性寄生虫及危害第10-14页
     ·常见肉(鱼)源性寄生虫的种类第10-13页
     ·常见肉(鱼)源性寄生虫的危害第13-14页
   ·肉(鱼)源性寄生虫检测技术研究进展第14-25页
     ·实时荧光PCR 技术第15-19页
       ·实时荧光 PCR 的原理第15-16页
       ·实时荧光 PCR 的分类第16-18页
       ·实时荧光PCR 技术在寄生虫检测中的应用第18-19页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第19-22页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的原理第19-20页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的三种操作模式第20-21页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的应用第21-22页
     ·基因芯片技术第22-25页
       ·基因芯片技术的原理第22-23页
       ·基因芯片技术的分类第23-24页
       ·基因芯片技术在寄生虫检测中的应用第24-25页
第二章 肉(鱼)源性寄生虫 DNA 的提取第25-31页
   ·材料和方法第25-29页
     ·材料第25页
       ·供试虫株第25页
       ·主要试剂第25页
       ·主要仪器第25页
     ·方法第25-29页
       ·改进的酚-氯仿法第25-26页
       ·供试虫株DNA 的提取第26-27页
       ·模拟污染样品DNA 的提取第27-28页
       ·基因组DNA 琼脂糖凝胶电泳第28页
       ·基因组DNA 的纯度测定第28-29页
   ·结果与讨论第29-30页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第29页
     ·DNA 纯度的分光光度计检测结果第29-30页
   ·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鱼源性寄生虫的检测第31-41页
   ·材料与方法第31-34页
     ·材料第31页
       ·供试虫株第31页
       ·主要试剂第31页
       ·主要仪器第31页
     ·方法第31-34页
       ·普通PCR 检测华支睾吸虫第31-32页
       ·PCR-DHPLC 检测华支睾吸虫第32-33页
       ·实时荧光PCR 检测华支睾吸虫第33-34页
       ·特异性实验第34页
       ·灵敏性实验第34页
   ·结果与讨论第34-39页
     ·普通PCR 特异性实验结果第34-35页
     ·PCR-DHPLC 特异性实验结果第35页
     ·实时荧光PCR 特异性实验结果第35-36页
     ·普通PCR 灵敏性实验结果第36-37页
     ·PCR-DHPLC 灵敏性实验结果第37页
     ·实时荧光 PCR 灵敏性实验结果第37-38页
     ·三种方法检测华支睾吸虫的比较结果第38-39页
   ·小结第39-41页
第四章 运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三种肉源性寄生虫第41-57页
   ·材料与方法第41-46页
     ·材料第41-42页
       ·供试虫株第41页
       ·主要试剂第41页
       ·主要仪器第41-42页
     ·方法第42-46页
       ·样品DNA 的提取第42页
       ·引物及探针的设计与合成第42-43页
       ·基因芯片的制备第43-44页
       ·PCR 扩增及产物纯化第44-45页
       ·基因芯片的杂交第45-46页
       ·基因芯片检测灵敏度实验第46页
       ·基因芯片检测特异性实验第46页
       ·基因芯片检测重复性和稳定性实验第46页
       ·基因芯片模拟污染实验第46页
   ·结果与讨论第46-55页
     ·引物及探针的设计第46-47页
       ·引物及探针的设计过程第46-47页
       ·各虫株引物和探针位点的选择第47页
     ·杂交结果判断标准第47-48页
       ·杂交结果判断标准的确定第47-48页
       ·非特异性信号的判定标准的确定第48页
       ·重复实验的判定标准的确定第48页
     ·基因芯片特异性实验结果第48-50页
       ·探针的BLAST 同源分析第48页
       ·PCR 扩增电泳结果第48-49页
       ·基因芯片杂交扫描检测结果第49-50页
     ·基因芯片灵敏度实验结果第50-51页
     ·基因芯片重复性与稳定性实验结果第51-54页
     ·基因芯片模拟污染实验结果第54-55页
   ·小结第55-57页
第五章 结论第57-58页
本论文主要创新点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偶联比的毒死蜱、杀螟硫磷人工抗原的制备及表征
下一篇:辽宁新品系绒山羊微卫星标记与经济性状相关关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