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1-32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遗传标记 | 第12-18页 |
·遗传标记概述 | 第12页 |
·遗传标记的定义 | 第12页 |
·遗传标记的发展 | 第12页 |
·遗传标记种类 | 第12-18页 |
·形态遗传标记 | 第13页 |
·细胞遗传标记 | 第13-14页 |
·生化遗传标记 | 第14页 |
·免疫遗传标记 | 第14-15页 |
·分子遗传标记 | 第15-18页 |
·微卫星DNA 标记 | 第18-28页 |
·微卫星DNA 标记概述 | 第18-20页 |
·微卫星 DNA 的定义 | 第19页 |
·微卫星DNA 的发现 | 第19-20页 |
·微卫星 DNA 的结构与分类 | 第20页 |
·微卫星 DNA 的结构 | 第20页 |
·微卫星 DNA 的分类 | 第20页 |
·微卫星DNA 的遗传特点 | 第20-21页 |
·微卫星DNA 的多态性 | 第21-23页 |
·微卫星DNA 多态性的机理 | 第21-22页 |
·微卫星DNA 多态性的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微卫星 DNA 的功能 | 第23页 |
·微卫星位点的获得 | 第23页 |
·微卫星标记与生产性状的结合 | 第23-24页 |
·微卫星 DNA 在羊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 第24-28页 |
·构建遗传连锁图谱 | 第24-25页 |
·个体及亲缘关系鉴定 | 第25-26页 |
·分析群体的遗传结构及群体间的遗传距离 | 第26页 |
·定位功能基因和QTL | 第26-27页 |
·在杂种优势利用中的研究 | 第27-28页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8-29页 |
·今后的研究方向与展望 | 第29-32页 |
·实施动物模型 BLUP 选种方法 | 第30页 |
·绒山羊育种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 | 第30-31页 |
·加强绒山羊经济性状与数量性状基因座位 QTL 的连锁分析 | 第31-32页 |
第二章 辽宁新品系绒山羊微卫星标记与 | 第32-58页 |
前言 | 第32-33页 |
·实验材料 | 第33-35页 |
·样本的采集 | 第33页 |
·微卫星位点的选择和引物的来源 | 第33页 |
·试剂及仪器 | 第33-35页 |
·试剂的配制 | 第33-34页 |
·实验仪器 | 第34-35页 |
·实验方法 | 第35-40页 |
·基因组 DNA 的提取 | 第35-36页 |
·总DNA 的提取 | 第35-36页 |
·总DNA 的纯化 | 第36页 |
·DNA 浓度和纯度的检测 | 第36页 |
·引物设计 | 第36-38页 |
·PCR 扩增 | 第38-39页 |
·PCR 扩增产物的凝胶电泳 | 第39页 |
·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39页 |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39页 |
·聚丙烯酰胺凝胶的银染(以下操作均在摇床上进行) | 第39-40页 |
·微卫星基因型的判定 | 第40页 |
·统计分析 | 第40-41页 |
·等位基因频率 | 第40页 |
·多态信息含量 | 第40页 |
·群体杂合度 | 第40页 |
·有效等位基因数 | 第40-41页 |
·与经济性状结合进行统计分析 | 第4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1-51页 |
·基因组DNA 的检测 | 第41页 |
·PCR 产物的的检测 | 第41-42页 |
·12 个微卫星位点的研究结果 | 第42-51页 |
·微卫星位点的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 | 第42-46页 |
·微卫星位点遗传特性分析 | 第46-47页 |
·微卫星位点与经济性状的相关分析 | 第47-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讨论 | 第52-58页 |
·微卫星位点的选择 | 第52-53页 |
·样本容量与标记密度 | 第53页 |
·多态信息含量和有效等位基因数 | 第53-54页 |
·育种实践 | 第54页 |
·实验过程中影响微卫星多态性的因素 | 第54-58页 |
·模板DNA 的提取和保存 | 第54-55页 |
·微卫星DNA 的扩增 | 第55-56页 |
·微卫星DNA 扩增产物的凝胶电泳 | 第56-57页 |
·微卫星DNA 扩增产物的检测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附录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