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桥梁病害检测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工程无损检测与分析的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 | 第10-11页 |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本论文内容安排 | 第12-13页 |
第二章 探地雷达基本理论及扫描数据处理 | 第13-23页 |
·探地雷达基本理论 | 第13-15页 |
·探地雷达信号模型 | 第15-16页 |
·探地雷达扫描数据表示 | 第16-18页 |
·RAMAC/GPR雷达数据文件 | 第16页 |
·灰度图像 | 第16-17页 |
·雷达扫描数据的灰度图像 | 第17-18页 |
·雷达扫描数据处理 | 第18-22页 |
·扫描数据预处理 | 第19-20页 |
·偏移归位 | 第20-22页 |
·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缺陷识别相关理论及技术 | 第23-35页 |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 第23-30页 |
·图像增强及其应用 | 第23-26页 |
·图像分割 | 第26-28页 |
·边缘检测 | 第28-30页 |
·特征提取理论及技术 | 第30-33页 |
·特征提取 | 第30-31页 |
·主成分分析法概要 | 第31-33页 |
·缺陷分类技术 | 第33-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缺陷识别方法研究 | 第35-51页 |
·三种典型缺陷界面 | 第35-37页 |
·混凝土空气界面 | 第35-36页 |
·混凝土水界面 | 第36页 |
·混凝土砂浆界面 | 第36-37页 |
·图像灰度差异分析 | 第37-41页 |
·分块思想 | 第37-38页 |
·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38-41页 |
·识别思想的形成 | 第41-50页 |
·多界面探测分析 | 第41-44页 |
·缺陷识别方法 | 第44-50页 |
·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缺陷识别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 第51-71页 |
·识别软件的基本结构 | 第51-52页 |
·缺陷识别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 | 第52-61页 |
·特征提取模块 | 第53-55页 |
·缺陷分类模块 | 第55-57页 |
·后处理模块 | 第57-61页 |
·样本库的设计与实现 | 第61-64页 |
·缺陷样本库一 | 第62页 |
·缺陷样本库二 | 第62-63页 |
·两种样本库识别效果比较 | 第63-64页 |
·缺陷识别系统识别效果 | 第64-69页 |
·实验室数据识别效果 | 第64-66页 |
·现场扫描数据识别效果 | 第66-68页 |
·关于雷达检测钢筋锈蚀缺陷的说明 | 第68-69页 |
·缺陷识别系统的基本设计原则 | 第69-70页 |
·小结 | 第70-71页 |
第六章 课题总结与展望 | 第71-73页 |
·主要工作回顾 | 第71页 |
·本课题需进一步研究的几个问题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