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7-16页 |
| ·研究背景 | 第7-9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 ·关于我国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的简述 | 第10-16页 |
| 第2章 研究设计 | 第16-22页 |
| ·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16-18页 |
| ·研究假设 | 第18页 |
| ·研究方法 | 第18-22页 |
| ·研究对象 | 第18-19页 |
|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 ·研究工具 | 第21页 |
| ·施测程序与数据处理 | 第21-22页 |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2-52页 |
| ·被测试对象总体的心理健康状况 | 第22页 |
|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对比分析 | 第22-36页 |
| ·学习状况 | 第25-29页 |
| ·生活状况 | 第29-32页 |
| ·情感需求状况 | 第32-35页 |
| ·自我评价状况 | 第35-36页 |
|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比较分析 | 第36-51页 |
|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性别比较 | 第36-37页 |
|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 第37-38页 |
| ·住校与走读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 第38-39页 |
| ·不同年级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 第39-40页 |
| ·不同监护类型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 第40-42页 |
| ·父母外出类型不同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 第42-43页 |
| ·不同年龄段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 第43-45页 |
| ·留守年限不同的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 第45-47页 |
| ·父亲、母亲文化程度不同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 第47-49页 |
| ·与父母团聚频率不同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 第49-51页 |
|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 第51-52页 |
| 第4章 讨论 | 第52-59页 |
|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基本特点 | 第52-53页 |
| ·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分析 | 第53-59页 |
| ·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不利因素 | 第53-58页 |
| ·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有利因素 | 第58-59页 |
| 第5章 结论与对策 | 第59-67页 |
| ·研究的结论 | 第59-60页 |
| ·研究的对策 | 第60-66页 |
| ·多种渠道配置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人员 | 第60页 |
| ·有针对性地创设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 第60-61页 |
| ·以多种形式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 第61-62页 |
| ·组建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系统 | 第62-63页 |
| ·以留守儿童为本,提升住宿管理的内涵 | 第63页 |
| ·开展留守儿童父母和监护人教育培训 | 第63-64页 |
| ·妥善安置无人监护的留守儿童 | 第64-66页 |
| ·研究创新 | 第66页 |
| ·研究局限 | 第66-67页 |
| 后记 | 第67-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 附录A《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 | 第72-73页 |
| 附录B《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辅助问卷》(自编) | 第73-7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