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常用外国语论文--英语论文--语文教学论文

大学英语教师知识结构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英文摘要第6-11页
导论第11-42页
 一、研究缘起第12-20页
  (一) 现实的需要第13-19页
  (二) 理论的诉求第19-20页
 二、研究现状第20-35页
  (一) 国内外关于教师知识结构的研究第20-29页
  (二) 国内外关于大学英语教师的研究第29-32页
  (三) 对已有研究的反思第32-35页
 三、研究方法第35-38页
  (一) 质的研究方法第35-37页
  (二) 量的研究方法第37页
  (三) 研究中的伦理道德问题第37-38页
 四、研究思路第38-39页
 五、研究意义第39-42页
  (一) 理论意义第40页
  (二) 实践意义第40-42页
第一章 大学英语教师知识结构的理论阐说第42-72页
 一、概念界定第42-57页
  (一) 知识第42-48页
  (二) 知识结构第48-52页
  (三) 教师知识第52-54页
  (四) 大学英语教师知识结构第54-57页
 二、理论基础第57-72页
  (一) 哲学基础第57-58页
  (二) 心理学基础第58-61页
  (三) 教育学基础第61-66页
  (四) 语言学基础第66-72页
第二章 大学英语教师知识结构的实证分析第72-109页
 一、大学英语教师知识结构的现实考察第72-83页
  (一) 研究设计第72-75页
  (二) 研究的过程及发现第75-82页
  (三) 对研究结果的讨论第82-83页
 二、聚焦优秀大学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第83-97页
  (一) 概念界定第83-84页
  (二) 现实写真第84-96页
  (三) 结果讨论第96-97页
 三、走近新任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生活第97-104页
  (一) 概念界定第97页
  (二) 成长素描第97-103页
  (三) 结果讨论第103-104页
 四、结论第104-109页
  (一) 大学英语教师的必需知识第106-107页
  (二) 大学英语教师的重要知识第107页
  (三) 大学英语教师的必要知识第107-109页
第三章 大学英语教师知识结构的理论建构第109-123页
 一、维度建构第109-114页
  (一) 大学英语学科内容知识第109-111页
  (二) 大学英语学科教学知识第111-112页
  (三) 学习者的知识第112-113页
  (四) 教育情境知识第113-114页
 二、影响因素第114-116页
  (一) 社会因素第114页
  (二) 学校因素第114-115页
  (三) 个人因素第115-116页
 三、建构原则第116-119页
  (一) 自主性原则第116-117页
  (二) 阶段性原则第117页
  (三) 复合性原则第117-118页
  (四) 终身性原则第118-119页
 四、价值意蕴第119-123页
  (一) 有利于转变教学观念第119-120页
  (二) 有利于形成教学决定第120页
  (三) 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第120-121页
  (四) 有利于促进教学创新第121-123页
第四章 大学英语教师知识结构的实践策略第123-140页
 一、“一种学习观”:运用即学习第123-124页
 二、“两种途径”第124-136页
  (一) 内在建构:在岗自我发展第124-132页
  (二) 外在建构:培训与合作第132-136页
 三、转“识”成“智”:做智慧型教师第136-140页
  (一) 逐本溯源:知识与智慧的先天联系第136-137页
  (二) 成长为“智慧型”教师第137-140页
第五章 大学英语教师知识的未来发展第140-147页
 一、发展取向第140-144页
  (一) ESP 概念溯源第141页
  (二) ESP 教学现状第141-142页
  (三) ESP 教师知识结构的特点第142-144页
  (四) ESP 教学的本土意义第144页
 二、实现路径第144-147页
  (一) 培养与培训 ESP 教师第145页
  (二) 鼓励与专业教师合作第145页
  (三) 开展同行之间的广泛交流第145页
  (四) 加快EGP 教师角色的转换第145-147页
结语第147-149页
参考文献第149-161页
附录1第161-162页
附录2第162-169页
附录3第169-175页
附录4第175-176页
后记第176-179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著情况第179页

论文共1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日本对德政策研究(1936-1941)
下一篇:从断裂到弥合:泰德·休斯诗歌的生态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