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6页 |
·植物NO的研究进展 | 第10页 |
·NO的理化性质 | 第10-11页 |
·NO的生物合成途径 | 第11-13页 |
·一氧化氮合酶(NOS)途径 | 第11-12页 |
·硝酸还原酶或亚硝酸还原酶(NR/iNR)途径 | 第12-13页 |
·黄嘌呤氧化还原酶(XOR)途径 | 第13页 |
·NO的非酶促合成途径 | 第13页 |
·种子概述 | 第13-16页 |
·种子的基本结构 | 第13-14页 |
·种子的休眠 | 第14页 |
·种子萌发的定义 | 第14-15页 |
·种子萌发的过程 | 第15-16页 |
·吸胀冷害概述 | 第16-19页 |
·什么是吸胀冷害 | 第16-17页 |
·吸胀冷害的特点 | 第17页 |
·吸胀冷害发生的原初作用位点及几种假说 | 第17-18页 |
·线粒体发育及功能受阻和破坏是导致种子吸胀冷害的关键 | 第18-19页 |
·NO与植物激素之间的关系 | 第19-21页 |
·NO与脱落酸(ABA) | 第19页 |
·NO与生长素 | 第19页 |
·NO细胞分裂素 | 第19-20页 |
·NO与赤霉素(GA) | 第20页 |
·NO与乙烯 | 第20-21页 |
·NO的生物学作用 | 第21-25页 |
·NO在动物中的作用 | 第21页 |
·NO与种子萌发 | 第21-22页 |
·NO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 第22-23页 |
·NO与植物衰老 | 第23页 |
·NO与逆境胁迫 | 第23-24页 |
·NO与气孔运动的调节 | 第24-25页 |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25-26页 |
第二章 NO对番茄种子抗吸胀冷害的影响及机制 | 第26-4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6-28页 |
·材料的培养与处理 | 第26页 |
·主要试剂及浓度 | 第26-27页 |
·发芽试验测定 | 第27页 |
·活力指数和萌发指数的计算 | 第27页 |
·膜透性的测定 | 第27页 |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 第27-28页 |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测定 | 第28页 |
·实验结果 | 第28-37页 |
·外源NO对吸胀冷害下番茄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 | 第28-30页 |
·外源NO对吸胀冷害番茄种子膜透性的影响 | 第30页 |
·外源NO供体SNP对吸胀冷害番茄种子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第30-31页 |
·外源NO供体SNP对吸胀冷害番茄种子SOD和CAT活性的影响 | 第31-32页 |
·RNA合成抑制剂AMD,蛋白质合成抑制剂CHM对吸胀冷害番茄种子SOD以及CAT活性的影响 | 第32-34页 |
·NO清除剂血红蛋白Hb(haemoglobins)在番茄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作用 | 第34-35页 |
·NOS抑制剂L-NAME,NR抑制剂 Na_2WO_4在番茄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作用 | 第35-36页 |
图版:番茄种子不同时间胚根横切面NO水平 | 第36-37页 |
·讨论 | 第37-43页 |
·外源NO对吸胀冷害下番茄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 | 第37-38页 |
·吸胀冷害对膜的影响 | 第38-39页 |
·保护酶在植物抗逆反应中的作用 | 第39-40页 |
·植物内源NO的研究概述 | 第40-41页 |
·一氧化氮清除剂Hb在番茄种子萌发中的作用 | 第41-42页 |
·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和硝酸还原酶钨酸钠Na_2WO_4在番茄种子萌发中的作用 | 第42页 |
·吸胀冷害对番茄种子内源NO产生的影响 | 第42-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