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理论论文--建筑科学基础理论论文--建筑环境理论论文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我国传统理想人居环境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1章 引言第10-21页
   ·背景与意义第10页
   ·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法第10-11页
     ·研究目标第10页
     ·研究内容第10-11页
     ·研究方法第11页
   ·论题阐述第11-19页
     ·可持续发展观第11-14页
     ·人居环境第14-19页
   ·研究思路第19-20页
   ·研究框架第20-21页
第2章 传统文化中的人居环境理想第21-27页
   ·诗意的栖居──人类的聚居理想第21页
   ·对理想聚居的探索第21-25页
     ·桃花源第21页
     ·佛教第21-22页
     ·道家第22-23页
     ·山水诗画第23-24页
     ·传统园林第24页
     ·风水理念第24-25页
   ·自然生态、形态生态是传统理想人居环境的主要内容第25-27页
     ·自然生态第25-26页
     ·形态生态第26-27页
第3章 传统理想人居环境的自然生态精神第27-53页
   ·自然生态与人居环境的相关理论第27-32页
     ·生态学的再生与共生原则第27-28页
     ·道萨迪亚斯“人类聚居学”在生态学上的探索第28-29页
     ·我国传统的环境生态理念第29-30页
     ·“自然建筑”运动与乡土建筑第30-31页
     ·我国传统理想人居环境的自然生态精神第31-32页
   ·乡土建筑反映的自然生态精神第32-49页
     ·黄土高原传统窑居第33-37页
     ·新疆维吾尔族民居第37-44页
     ·云南傣族竹楼第44-49页
   ·古村落规划与建设反映的自然生态精神──以浙江楠溪江流域古村落为例第49-53页
     ·村落选址中的自然生态智慧第49-50页
     ·村落的规划与建设中的自然生态智慧第50-53页
第4章 传统理想人居环境的形态生态精神第53-76页
   ·形态生态与人居环境的相关理论第53-65页
     ·人类居住的两类模式第54页
     ·城市形态的两种模式第54-60页
     ·可持续邻里社区第60-63页
     ·我国传统理想人居环境的形态生态精神第63-65页
   ·传统理想社区形态研究──以北京四合院为例第65-68页
     ·形态的多样性第65-67页
     ·以步行为主的社区第67-68页
   ·传统理想城镇形态研究──以江南水乡城镇为例第68-76页
     ·形态的多样性第70-73页
     ·空间的层次性第73-74页
     ·以步行为主的城镇第74-76页
第5章 理想人居环境的当代探索第76-89页
   ·北京东城区菊儿胡同四合院工程第76-81页
     ·合院住居模式第76-77页
     ·有机更新与类四合院第77页
     ·菊儿胡同四合院工程第77-81页
   ·上海朱家角“康桥水乡”住宅项目第81-89页
     ·青浦实践与朱家角古镇第81-82页
     ·对社区特征的塑造第82-83页
     ·“康桥水乡”──关于新江南水乡的实践第83-89页
第6章 结语第89-90页
致谢第90-91页
参考文献第91-93页
图片资料来源第93-95页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住区院落空间--将庭院要素引入邻里空间
下一篇:国家重点公园保护与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