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 第9-10页 |
| 一、研究的背景意义 | 第9页 |
| 二、研究的目的 | 第9-10页 |
| 第二节 研究基础 | 第10-13页 |
| 一、我国体育产业内涵外延的研究 | 第10-11页 |
| 二、体育市场的界定和划分 | 第11-12页 |
| 三、体育公共管理视角对体育产业属性的研究 | 第12页 |
| 四、政府职能与体育产业 | 第12-13页 |
| 第三节 研究的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 一、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 二、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第四节 本文框架结构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体育产业基础理论问题探索 | 第16-25页 |
| 第一节 体育产业的界定 | 第16-18页 |
| 一、体育产业内涵 | 第16页 |
| 二、我国体育产业属性与划分 | 第16-18页 |
| 第二节 政府在体育产业发展中角色定位的经济学解释 | 第18-22页 |
| 一、公共产品概念 | 第18-19页 |
| 二、以体育产业方式提供体育公共产品的理论依据 | 第19-20页 |
| 三、体育公共产品消费收益外部性特征 | 第20-21页 |
| 四、政府提供体育公共产品优势 | 第21-22页 |
| 第三节 政府对产业发展的角色定位 | 第22-25页 |
| 一、波特对政府的角色定位 | 第22-23页 |
| 二、体育产业发展中政府的支撑体系 | 第23-25页 |
| 第三章 云南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 第25-38页 |
| 第一节 云南体育产业总体规模 | 第25-29页 |
| 一、云南体育产业占全省GDP比重 | 第25-27页 |
| 二、云南体育产业投资主体 | 第27-28页 |
| 三、云南体育产业各州市发展情况 | 第28-29页 |
| 第二节 云南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 第29-35页 |
| 一、高原体育训练服务 | 第29-31页 |
| 二、体育旅游 | 第31-33页 |
| 三、体育用品生产、销售 | 第33页 |
| 四、体育彩票 | 第33-35页 |
| 第三节 云南体育产业管理现状 | 第35-38页 |
| 一、体育行政部门的管理 | 第35-36页 |
| 二、对行业协会的管理 | 第36-37页 |
| 三、对体育健身休闲娱乐服务产业的管理 | 第37页 |
| 四、对体育企业的管理 | 第37-38页 |
| 第四章 云南体育产业存在的问题 | 第38-49页 |
| 第一节 云南体育产品消费与居民收入不适应 | 第38-42页 |
| 一、云南城乡居民收入情况 | 第38-39页 |
| 二、云南城乡居民对体育产品消费承受能力参差不齐 | 第39-40页 |
| 三、云南城乡居民对体育产品消费水平低、结构不合理 | 第40-42页 |
| 第二节 云南体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42-45页 |
| 一、体育产业发展不均衡 | 第42页 |
| 二、体育产业结构不合理 | 第42-44页 |
| 三、体育产业化水平低 | 第44-45页 |
| 第三节 政府管理云南体育产业存在的问题 | 第45-49页 |
| 一、行政部门权限交义,管理越位 | 第45-46页 |
| 二、行政部门角色错位 | 第46-47页 |
| 三、行政部门服务职能的缺位 | 第47-49页 |
| 第五章 云南体育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 第49-57页 |
| 一、云南体育产业发展应采取政府推动型政策 | 第49-50页 |
| 二、深化体育体制改革,完善云南体育市场法制化建设 | 第50-52页 |
| 三、实施体育产业优惠政策,加大投融资支持力度 | 第52-54页 |
| 四、加强体育产业服务体系建设和公共体育设施建设 | 第54-56页 |
| 五、创造区域体育品牌,推动体育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 第56-57页 |
| 结语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