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农村五保户分散供养问题研究--以文钟镇为例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导论 | 第10-17页 |
第一节、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相关研究动态 | 第11-13页 |
一、社会保障领域 | 第11-12页 |
二、公共政策研究领域 | 第12-13页 |
第三节、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3-17页 |
一、社会救助理论 | 第13-15页 |
二、社会支持理论 | 第15-17页 |
第一章 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的发展历程 | 第17-21页 |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前的“五保”供养制度 | 第17-18页 |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后的“五保”供养制度 | 第18-19页 |
第三节 取消农业税后的“五保”供养制度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文钟镇五保户分散供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1-28页 |
第一节 文钟镇五保户分散供养的现状 | 第21-23页 |
第二节 案例描述 | 第23-24页 |
一、案例一 | 第23页 |
二、案例二 | 第23-24页 |
第三节 文钟镇五保户分散供养存在的问题 | 第24-28页 |
一、分散供养对象日常生活照料难保证 | 第25页 |
二、分散供养对象看病难 | 第25-26页 |
三、分散供养对象居住环境简陋 | 第26页 |
四、分散供养对象缺少精神慰藉 | 第26-28页 |
第三章 五保户分散供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 第28-37页 |
第一节 五保供养政策的缺陷 | 第28-30页 |
一、供养标准省级“一刀切”,供养标准低 | 第28-29页 |
二、五保供养对象认定难操作 | 第29-30页 |
第二节 分散供养资金不足 | 第30-32页 |
一、财政转移支付的供养资金少 | 第30-31页 |
二、融资层级低、融资方式单一 | 第31-32页 |
三、分散供养经费所占比重小 | 第32页 |
第三节 分散供养的管理水平落后 | 第32-34页 |
一、分散供养服务意识谈薄 | 第32-33页 |
二、分散供养工作内容单一 | 第33页 |
三、分散供养工作无标准 | 第33-34页 |
四、分散供养信息管理落后 | 第34页 |
第四节 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分散供养责任缺失 | 第34-37页 |
一、乡镇政府对分散供养工作的淡化 | 第34-35页 |
二、村委会分散供养责任的缺失 | 第35页 |
三、社会动员不足 | 第35-37页 |
第四章 完善五保户分散供养的对策建议 | 第37-46页 |
第一节 规范西部农村五保资金管理制度 | 第37-39页 |
一、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 第37-38页 |
二、五保资金融资集中到市一级政府 | 第38页 |
三、积极争取经常性的社会捐助 | 第38页 |
四、市一级政府统一管理五保资金 | 第38-39页 |
第二节 健全五保户分散供养的运行机制 | 第39-42页 |
一、科学制定五保供养标准 | 第39-40页 |
二、合理确定五保供养对象 | 第40页 |
三、选择适合的供养方式 | 第40页 |
四、建立五保信息管理系统 | 第40-42页 |
第三节 加强五保户分散供养工作的管理 | 第42-44页 |
一、增强基层工作人员分散供养的服务意识 | 第42页 |
二、加大对分散供养工作的监督 | 第42-43页 |
三、做好各部门的协调配套 | 第43-44页 |
第四节、强化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在分散供养中的作用 | 第44-46页 |
一、合理分工乡镇政府与村民委会的工作 | 第44页 |
二、积极开展社会互助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