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法律风险的诊断与治理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企业法律风险的基本内涵 | 第11-18页 |
一、企业法律风险的概念和特征 | 第11-15页 |
(一) 企业法律风险概念 | 第11页 |
(二) 企业法律风险的成因 | 第11-13页 |
(三) 企业法律风险特征 | 第13-15页 |
二、企业法律风险的种类 | 第15-18页 |
(一) 显性法律风险和隐性法律风险 | 第15页 |
(二) 静态法律风险和动态法律风险 | 第15页 |
(三) 外部环境法律风险和内部环境法律风险 | 第15-16页 |
(四) 民事法律风险、行政法律风险、刑事法律风险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常见的企业法律风险 | 第18-34页 |
一、企业设立中的法律风险 | 第18-26页 |
(一) 企业法律形态选择的法律风险 | 第18-20页 |
(二) 企业设置法律文件的法律风险 | 第20-22页 |
(三) 企业所有者权益分配的法律风险 | 第22-24页 |
(四) 隐名股东的法律风险 | 第24-26页 |
二、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 第26-30页 |
(一) 合同订立过程中的法律风险 | 第26-27页 |
(二) 合同订立过程中的法律风险防范 | 第27-29页 |
(三) 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法律风险 | 第29页 |
(四) 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法律风险防范措施 | 第29-30页 |
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法律风险 | 第30-34页 |
(一) 劳动合同的法律风险 | 第30-32页 |
(二) 劳动合同中常见的法律风险 | 第32-34页 |
第三章 企业法律风险诊断 | 第34-58页 |
一、法律风险诊断的概念与目的 | 第34-36页 |
(一) 法律风险诊断的概念 | 第34页 |
(二) 法律风险诊断的目的 | 第34-36页 |
二、法律风险诊断范围 | 第36-41页 |
(一) 确定法律风险诊断范围 | 第36页 |
(二) 收集法律风险因素 | 第36-41页 |
三、企业法律风险诊断 | 第41-44页 |
(一) 法律风险诊断方法 | 第41-42页 |
(二) 法律风险评级 | 第42页 |
(三) 出具《企业法律风险诊断报告书》 | 第42-44页 |
四、北京某科技有限公司法律风险诊断案例 | 第44-56页 |
(一) 法律风险诊断报告书 | 第45-55页 |
(二) 法律风险诊断业务总结 | 第55-56页 |
五、法律风险诊断的局限性 | 第56-58页 |
(一) 法律风险诊断方法的不足 | 第56-57页 |
(二) 法律风险认知的不足 | 第57-58页 |
第四章 企业法律风险治理 | 第58-64页 |
一、企业法律风险治理方法 | 第58-62页 |
(一) 避免法律风险 | 第58-59页 |
(二) 降低法律风险 | 第59-60页 |
(三) 转移法律风险 | 第60-62页 |
二、企业法律风险治理的实施 | 第62-64页 |
(一) 法律风险治理的模式 | 第62页 |
(二) 法律风险治理的实施方式 | 第62-64页 |
第五章 建立企业法律风险诊断与治理机制的构想 | 第64-67页 |
一、建立企业法律风险诊断与治理机制的重要意义 | 第64-65页 |
二、建立企业法律风险诊断与治理机制的初步设想 | 第65-67页 |
结束语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