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15页 |
| 1 发展中药材具有重要意义 | 第11-13页 |
| ·发展中药材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大方向 | 第11-12页 |
| ·发展中药材业者的经济效益显著 | 第12页 |
| ·发展中药材产业凸显福建特色 | 第12-13页 |
| 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 ·福建省中药材的历史渊源 | 第13页 |
| ·福建省的中药材资源与分布 | 第13页 |
| ·福建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 第13页 |
| ·福建中药材生产存在的问题 | 第13页 |
| ·福建中药材产业发展措施 | 第13-14页 |
| 3 本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福建省中药材历史渊源 | 第15-49页 |
| 1 建国前中药材应用历史概况 | 第15-27页 |
| ·福建中药材的利用 | 第15-17页 |
| ·福建中药材的管理与流通 | 第17-19页 |
| ·福建中药材进出口贸易 | 第19-22页 |
| ·福建的著名中成药 | 第22-23页 |
| ·福建的医学专家与医书 | 第23-27页 |
| 2 建国后中药材产业发展历程 | 第27-49页 |
| ·组织机构 | 第27-30页 |
| ·产业规划 | 第30-32页 |
| ·药材管理 | 第32-34页 |
| ·药材推广 | 第34-36页 |
| ·药材企业 | 第36-38页 |
| ·药业效益 | 第38-40页 |
| ·药材进出口 | 第40-43页 |
| ·闽台合作 | 第43-45页 |
| ·著作教材 | 第45-46页 |
| ·科技教育 | 第46-49页 |
| 第三章 福建省的中药材资源与分布 | 第49-61页 |
| 1 福建省中药材资源 | 第49-54页 |
| ·福建区域内中药材分类 | 第49-51页 |
| ·根据中药材的入药部位分类 | 第49页 |
| ·根据中药材的药性分类 | 第49-51页 |
| ·福建省的本地地道药材 | 第51-54页 |
| 2 福建中药材的地理分布 | 第54-59页 |
| ·水平方向分布特征 | 第55-58页 |
| ·垂直方向分布特征 | 第58-59页 |
| 3 福建省中药材资源普查情况 | 第59-61页 |
| 第四章 福建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 第61-69页 |
| 1 福建中药材品种概况 | 第61-62页 |
| ·野生转家种 | 第61-62页 |
| ·引种与驯化 | 第62页 |
| 2 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 第62-63页 |
| 3 中药材经济效益显著 | 第63-64页 |
| 4 科教平台基本形成 | 第64-65页 |
| 5 先进技术推动发展 | 第65页 |
| 6 GAP 基地建设情况 | 第65-66页 |
| 7 产业发展不断深化 | 第66-67页 |
| 8 闽台港澳合作优势凸显 | 第67-69页 |
| 第五章 福建发展中药材产业目标、意义 | 第69-77页 |
| 1 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目标 | 第69-72页 |
| ·要实现中药材产业现代化 | 第69页 |
| ·要确保中药材可持续发展 | 第69-70页 |
| ·要保障原药质量稳定可控 | 第70-71页 |
| ·实施各类产品质量认证 | 第70页 |
| ·建立良种繁育体系 | 第70-71页 |
| ·要加强科技研发平台建设 | 第71页 |
| ·要发展各种产业化组织形式 | 第71-72页 |
| 2 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意义 | 第72-77页 |
| ·利于化解化学药物副作用及耐药性的影响 | 第72-73页 |
| ·利于人和动物疾病的防治 | 第73页 |
| ·利于增加出口和提高农民收入 | 第73-74页 |
| ·利于中药材资源的保护 | 第74-75页 |
| ·利于传播福建中药材文化 | 第75-76页 |
| ·利于闽台药业发展和优势互补 | 第76-77页 |
| 第六章 福建中药材产业存在的问题 | 第77-85页 |
| 1 中药材中农药重金属含量超标 | 第77-78页 |
| ·农药残留严重 | 第77页 |
| ·重金属含量超标 | 第77-78页 |
| 2 原料质量问题突出 | 第78-79页 |
| ·原料药材种植栽培技术低 | 第78页 |
| ·品种改良工作滞后 | 第78-79页 |
| ·其他 | 第79页 |
| 3 野生资源保护不力 | 第79页 |
| 4 GAP 建设积极性不高 | 第79-80页 |
| 5 GAP 建设规模不大 | 第80-81页 |
| 6 产品销售渠道单一 | 第81页 |
| 7 科学技术应用落后 | 第81-82页 |
| ·科研经费有限 | 第81页 |
| ·科研人员数量少 | 第81-82页 |
| ·科研手段与水平不高 | 第82页 |
| 8 造假掺假屡禁不止 | 第82-83页 |
| 9 龙头企业带动不力 | 第83页 |
| 10 市场运作不到位 | 第83-85页 |
| 第七章 福建中药材产业发展对策与思考 | 第85-101页 |
| 1 编制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 第85页 |
| 2 加强品种资源保护和选育 | 第85-89页 |
| ·建立种质基因库 | 第85-86页 |
| ·建设中药资源保护圃 | 第86页 |
| ·加强良种选育与繁育 | 第86-88页 |
| ·重视原产地保护 | 第88页 |
| ·有规划地开发利用 | 第88-89页 |
| 3 科学布局优势区域 | 第89页 |
| 4 努力提升中药材质量 | 第89-91页 |
| ·实行“三品”认证 | 第89-90页 |
| ·推进标准体系建设 | 第90页 |
| ·其他 | 第90-91页 |
| 5 加强药材示范基地培育 | 第91页 |
| 6 加强加工技术研究开发 | 第91-92页 |
| 7 出台药材生产优惠政策 | 第92-93页 |
| 8 强化技术开发与人才培养 | 第93-94页 |
| ·加强先进技术开发 | 第93-94页 |
|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 第94页 |
| 9 完善组织、信息服务系统 | 第94-96页 |
| ·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 第94页 |
| ·建立中药材相关协会 | 第94-95页 |
| ·设立信息咨询中心 | 第95页 |
| ·创建公共科技服务平台 | 第95-96页 |
| ·创建销售服务平台 | 第96页 |
| 10 加强国内外药材产业合作 | 第96-97页 |
| 11 加强药材行业监督管理 | 第97页 |
| ·种植过程中的监督管理 | 第97页 |
| ·中药知识产权监督管理 | 第97页 |
| 12 开发动物中草药保健饲料 | 第97-98页 |
| 13 建议重点发展的中药材项目 | 第98-10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1-107页 |
| 附件1 福建 53 家单位被批准为第二批良好农业规范(GAP)试点项目 | 第107-109页 |
| 附件2 中药材 GAP 示范基地建设企业名单 | 第109-110页 |
| 附件3 福建省部分中药材图片 | 第110-114页 |
| 致谢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