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3页 |
·课题背景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1页 |
·含湿材料被动蒸发冷却的相关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建筑或结构外表面换热系数的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风洞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 第18-21页 |
·前人未尽的工作及本文主要工作 | 第21-23页 |
·前人未尽的工作 | 第21-22页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22-23页 |
第二章 风洞智能集成控制系统的研制 | 第23-38页 |
·热湿气候风洞实验室概述 | 第23-24页 |
·风洞风速闭环控制的完善 | 第24-26页 |
·风速闭环控制系统组成 | 第25-26页 |
·风速闭环控制的实现 | 第26页 |
·热湿气候风洞智能集成控制系统设计 | 第26-37页 |
·硬件设计 | 第26-29页 |
·软件设计 | 第29-35页 |
·可靠性设计 | 第35-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风洞智能集成控制系统的精度评价 | 第38-62页 |
·概述 | 第38页 |
·测控系统精度评价方法 | 第38-41页 |
·不确定度评定简介 | 第38-39页 |
·风洞测控系统精度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39-41页 |
·系统稳态控制精度评定 | 第41-48页 |
·熵在测量精度理论评价中的应用 | 第41-42页 |
·大样本熵估计的评定步骤 | 第42-43页 |
·稳态温度控制精度评定 | 第43-44页 |
·稳态相对湿度控制精度评定 | 第44-45页 |
·稳态辐射照度控制精度评定 | 第45-47页 |
·稳态风速控制精度评定 | 第47-48页 |
·系统动态控制精度评定 | 第48-60页 |
·灰色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 第48-50页 |
·建筑气候一级区划Ⅰ区夏季典型日系统动态控制精度评定 | 第50-53页 |
·建筑气候一级区划Ⅱ区夏季典型日系统动态控制精度评定 | 第53-55页 |
·建筑气候一级区划Ⅲ区夏季典型日系统动态控制精度评定 | 第55-56页 |
·建筑气候一级区划Ⅳ区夏季典型日系统动态控制精度评定 | 第56-58页 |
·建筑气候一级区划Ⅴ区夏季典型日系统动态控制精度评定 | 第58-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稳态控制精度 | 第60页 |
·动态控制精度 | 第60-62页 |
第四章 多孔建筑材料表面换热系数的风洞实验方法 | 第62-74页 |
·概述 | 第62页 |
·多孔建筑材料表面换热系数的风洞实验方法 | 第62-69页 |
·原理 | 第62-63页 |
·仪器 | 第63页 |
·监测系统 | 第63页 |
·试件 | 第63-64页 |
·实验步骤 | 第64-67页 |
·计算和结果表示 | 第67-69页 |
·对比验证实验 | 第69-73页 |
·辐射对对流换热的影响 | 第69-70页 |
·蒸发对对流换热的影响 | 第70页 |
·辐射和蒸发联合对对流换热的影响 | 第70-71页 |
·对流换热系数的对比分析 | 第71-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五章 多孔建筑材料表面换热系数的风洞实验 | 第74-108页 |
·概述 | 第74页 |
·实验说明 | 第74-76页 |
·实验前期预备 | 第76-79页 |
·测头的固定 | 第76-77页 |
·反射辐射计悬挂高度的选择 | 第77页 |
·长波辐射换热量的计算 | 第77-79页 |
·人行道透水砖实验 | 第79-95页 |
·广州夏季典型日人行道透水砖实验 | 第79-87页 |
·上海夏季典型日人行道透水砖实验 | 第87-91页 |
·北京夏季典型日人行道透水砖实验 | 第91-94页 |
·三气候区比较 | 第94-95页 |
·佛甲草-土壤体系实验 | 第95-101页 |
·广州夏季典型日佛甲草-土壤体系实验 | 第95-98页 |
·上海夏季典型日佛甲草-土壤体系实验 | 第98-99页 |
·北京夏季典型日佛甲草-土壤体系实验 | 第99-101页 |
·三气候区比较 | 第101页 |
·多孔外墙饰面砖实验 | 第101-106页 |
·广州夏季典型日多孔外墙饰面砖表面换热量分析 | 第101-103页 |
·广州夏季典型日多孔外墙饰面砖表面换热系数分析 | 第103-106页 |
·本章小结 | 第106-10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08-112页 |
1 本文主要结论 | 第108-110页 |
2 本文创新点 | 第110-111页 |
3 未来研究展望 | 第111-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21页 |
附录1 建筑气候一级区划夏季典型气象日逐时气象参数 | 第121-12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26-127页 |
致谢 | 第127-128页 |
附件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