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落层倒塌碰撞的试验研究与分析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CONTENTS | 第14-1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39页 |
·研究背景 | 第18-20页 |
·研究现状 | 第20-37页 |
·连续倒塌事件 | 第20-22页 |
·抗连续倒塌设计规范 | 第22-24页 |
·美国规范 | 第23页 |
·其他国家规范 | 第23-24页 |
·抗连续倒塌设计方法 | 第24-26页 |
·意外事件控制法 | 第24-25页 |
·间接设计法 | 第25页 |
·直接设计法 | 第25-26页 |
·钢结构抗连续倒塌研究 | 第26-30页 |
·节点 | 第26-27页 |
·框架结构 | 第27-30页 |
·混凝土结构抗连续倒塌研究 | 第30-37页 |
·节点和构件 | 第30页 |
·抗倒塌设计与抗震设计的关联 | 第30-31页 |
·数值模拟方法 | 第31-32页 |
·非结构构件的影响 | 第32-33页 |
·构件失效情况下的性能分析 | 第33-34页 |
·上部结构撞击的影响 | 第34-37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37-39页 |
第二章 混凝土框剪结构的抗震试验与分析 | 第39-52页 |
·引言 | 第39页 |
·试验概况 | 第39-43页 |
·试件设计 | 第39-40页 |
·试验装置 | 第40-41页 |
·试验过程 | 第41-43页 |
·试验结果 | 第43-48页 |
·宏观现象 | 第43-45页 |
·滞回曲线 | 第45-46页 |
·纵筋应变 | 第46-48页 |
·数值分析 | 第48-51页 |
·分析模型 | 第48-49页 |
·水平荷载-顶点位移曲线 | 第49-50页 |
·抗侧力构件剪力分配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三章 混凝土框剪结构的落层倒塌碰撞试验 | 第52-66页 |
·引言 | 第52-53页 |
·试验概况 | 第53-55页 |
·试验装置 | 第53-55页 |
·加载方式 | 第55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55-65页 |
·宏观现象 | 第55-57页 |
·柱轴压比的影响 | 第57-58页 |
·剪力墙面外折断的影响 | 第58页 |
·碰撞荷载时程及其平面分布 | 第58-62页 |
·总碰撞荷载 | 第62-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四章 混凝土组合体的自由落体碰撞试验及数值分析 | 第66-84页 |
·引言 | 第66页 |
·试验概况 | 第66-67页 |
·试验装置 | 第66-67页 |
·试验步骤 | 第67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67-73页 |
·碰撞荷载时程 | 第67-70页 |
·等效碰撞荷载 | 第70-72页 |
·等效碰撞荷载估算模型 | 第72-73页 |
·数值分析 | 第73-83页 |
·时间步长 | 第74-75页 |
·材料本构 | 第75-79页 |
·关键参数 | 第79-80页 |
·计算结果 | 第80-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五章 结构落层倒塌时楼板碰撞效应的简化评估方法 | 第84-102页 |
·引言 | 第84-85页 |
·动能转移量的确定 | 第85-94页 |
·完全塑性碰撞 | 第85-88页 |
·完全刚性碰撞 | 第88-94页 |
·碰撞效应的简化评估 | 第94-98页 |
·下板动能转移百分比的数值计算 | 第98-101页 |
·完全塑性碰撞 | 第98-99页 |
·完全刚性碰撞 | 第99-101页 |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第六章 楼板碰撞效应简化评估方法的应用 | 第102-111页 |
·引言 | 第102页 |
·板的最大允许位移 | 第102-103页 |
·算例简述 | 第103-105页 |
·算例介绍 | 第103页 |
·有限元模型 | 第103-105页 |
·板的非线性静力分析 | 第105-108页 |
·非线性静力反应 | 第105-107页 |
·上板最大允许重力荷载 | 第107-108页 |
·板的增强措施 | 第108-109页 |
·提高配筋率 | 第108-109页 |
·增大板厚 | 第109页 |
·本章小结 | 第109-11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11-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2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25-127页 |
致谢 | 第127-129页 |
附件 | 第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