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5页 |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 第9-13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12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3-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第2章 论文相关的概念及基本理论基础 | 第15-25页 |
·准公共产品理论 | 第15-17页 |
·准公共产品的定义与特性 | 第15-16页 |
·药品是一种准公共产品 | 第16-17页 |
·公共选择理论 | 第17页 |
·第三方管理理论 | 第17-19页 |
·政府对药品价格监管的必要性 | 第19-25页 |
·药品自身的特殊性需要政府的控制 | 第20-21页 |
·药品市场信息不对称和药品使用的可及性需要政府干预 | 第21-22页 |
·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是政府责任 | 第22-25页 |
第3章 当前药品价格虚高的实证分析--以江西省为例 | 第25-33页 |
·医院药品价格的实证分析—以江西省332家非营利性医院为例 | 第25-29页 |
·同种药品不同名、同一区域不同用药单位的药品零售价分析 | 第29-30页 |
·用药单位药品价格居高不下的的原因分析 | 第30-33页 |
第4章 当前省级地方政府药品价格监管缺失分析 | 第33-43页 |
·现行省级地方政府药品价格的监管体制 | 第33-34页 |
·当前省级地方政府药品价格监管范围与权限 | 第33-34页 |
·当前省级地方政府药品价格的定价依据和方式 | 第34页 |
·药品价格的省级地方政府监管制度安排的缺陷 | 第34-37页 |
·监管主体多头设计 | 第34-35页 |
·监管职能缺位与越位 | 第35-37页 |
·缺乏对地方政府药品价格监管主体的约束机制 | 第37页 |
·省级地方政府对药品价格监管的实施不到位 | 第37-41页 |
·药品定价的管理者素质及制度设计不尽合理 | 第37-38页 |
·监管方式的有效性不足 | 第38-40页 |
·实行市场调节的药品价格的监管缺位 | 第40-41页 |
·缺乏参与药品价格博弈的利益主体 | 第41页 |
·医药产业的地方保护行为与药品价格监管角色的冲突 | 第41-43页 |
第5章 创新省级地方政府药品价格监管的对策 | 第43-57页 |
·大部制视阈下省级药品价格监管制度重构的思考 | 第43-47页 |
·当前省级地方“大部制”的药品监管改革的模式 | 第43-44页 |
·建立完善独立的省级“大药品”监管体制 | 第44-46页 |
·加大对各级公立医疗机构用药的监管力度 | 第46-47页 |
·改进和完善省级地方政府药品价格的监管制度 | 第47-51页 |
·扩大省级地方政府定价药品的覆盖面 | 第47页 |
·建立新型地方政府分类定价的药品价格管理机制 | 第47-49页 |
·依法实行市场调节价药品价格监管 | 第49-50页 |
·探索建立药品价格立体化监督检查模式 | 第50页 |
·搭建药品价格网监信息系统平台 | 第50-51页 |
·引入“第三方监管”参与药品价格管理 | 第51-57页 |
·第三方监管的概念、内涵及原则 | 第51-52页 |
·引入第三方参与药品价格监管的可行性 | 第52-53页 |
·第三方参与药品价格监管的途径 | 第53-57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