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1 问题的提出 | 第9-14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 ·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 ·实践意义 | 第13-14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4-25页 |
| ·网络成瘾的概念 | 第14页 |
| ·网络成瘾的界定 | 第14-16页 |
| ·上网的时间 | 第14页 |
| ·网络行为 | 第14-15页 |
| ·心理和行为指标 | 第15页 |
| ·直接指标 | 第15页 |
| ·网络成瘾界定的主要方法 | 第15-16页 |
| ·网络成瘾的原因 | 第16-18页 |
| ·网络本身的某些特性具有致瘾倾向 | 第16页 |
| ·外部环境的影响作用 | 第16-17页 |
| ·青少年自身的特殊性 | 第17-18页 |
| ·网络成瘾的模型 | 第18-20页 |
| ·生理学模型 | 第18页 |
| ·社会-认知模型(Social-cognitive model) | 第18-19页 |
| ·阶段模型 | 第19页 |
| ·认知-行为模型(Cognitive-behavioral model) | 第19-20页 |
| ·目前对网络成瘾的主要干预方法 | 第20-25页 |
| ·国外网络成瘾的主要干预方法 | 第20-21页 |
| ·国内网络成瘾的主要干预方法 | 第21-22页 |
| ·户外拓展运动干预方法 | 第22-25页 |
| 3 研究方法 | 第25-29页 |
| ·实验对象 | 第25页 |
| ·研究工具 | 第25-26页 |
| ·《中学生网络成瘾量表》 | 第25页 |
| ·《户外拓展运动大全》 | 第25-26页 |
|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 | 第26页 |
| ·《青少年基本信息调查问卷》 | 第26页 |
| ·研究程序 | 第26-28页 |
| ·干预对象的确定 | 第26页 |
| ·干预对象的分组 | 第26-27页 |
| ·干预的实施 | 第27-28页 |
| ·无关变量的控制 | 第28页 |
| ·统计方法 | 第28-29页 |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29-35页 |
| ·网络成瘾的分布情况 | 第29页 |
| ·一般社会人口学统计结果 | 第29-31页 |
| ·网络成瘾与非网络成瘾的性别差异 | 第29-30页 |
| ·网络成瘾与非成瘾者的年级差异 | 第30页 |
| ·网络成瘾者与非成瘾者的上网地点、家庭背景的差异 | 第30-31页 |
| ·网络成瘾者干预效果的差异 | 第31-35页 |
| ·常规体育锻炼对网络成瘾者的干预效果及评价 | 第32-33页 |
| ·户外拓展运动对网络成瘾者的干预效果及评价 | 第33-35页 |
| 5 结论与建议 | 第35-36页 |
| ·结论 | 第35页 |
| ·建议 | 第35-36页 |
| 致谢 | 第36-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 附录 | 第40-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