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教育机构建筑及科学研究机构建筑论文--初等学校、中等学校论文

西北地区农村寄宿制中学生活空间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0页
1 绪论第10-20页
   ·论文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目的第10-11页
     ·研究的背景第10页
     ·研究的意义第10-11页
     ·研究的目的第11页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第11-14页
     ·国外相关研究第11-13页
     ·国内相关研究第13-14页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框架第14-16页
     ·主要内容第14-15页
     ·论文框架第15-16页
   ·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6-17页
     ·研究对象第16页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6-17页
   ·论文研究的方法第17-18页
     ·研究方法第17-18页
     ·调研工作简介第18页
   ·本章小结第18-20页
2 影响西北农村寄宿制中学建设的背景环境分析第20-28页
   ·学生心理分析第20-22页
   ·课程分析第22-23页
   ·社会环境分析第23-24页
   ·经济条件分析第24-25页
   ·气候环境分析第25-26页
   ·教育发展方向分析第26-27页
   ·政策分析第27页
   ·本章小结第27-28页
3 国内外寄宿制学校对比分析——以生活空间为例第28-36页
   ·国外寄宿制学校第28-29页
     ·美国寄宿制学校第28-29页
     ·澳大利亚寄宿制学校第29页
   ·国内寄宿制学校第29-35页
   ·本章小结第35-36页
4 西北地区农村寄宿制中学生活空间现状调查与分析第36-70页
   ·本章研究方法第36页
     ·设计相关问题表格第36页
     ·调研对象的选取第36页
     ·实地调研第36页
   ·实地调查部分第36-49页
     ·实地调研对象的选取及目的第37页
     ·实地调研内容第37页
     ·实地调研对象概要第37-48页
     ·调研学校的生活空间存在的若干问题第48-49页
   ·问卷调查部分第49-69页
     ·问卷研究对象的选取第49-50页
     ·调研问卷设计第50页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第50页
     ·调研问卷分析第50-69页
   ·本章小结第69-70页
5 西北地区农村寄宿制中学生活空间的规划布局第70-82页
   ·规划原则第70-73页
     ·功能优先性原则第70页
     ·系统性原则第70-71页
     ·可持续性原则第71页
     ·艺术性原则第71页
     ·营造交往空间原则第71页
     ·安全性原则第71-73页
   ·生活空间规划布局关系第73-75页
     ·生活空间与校园其它空间的规划布局关系第73-74页
     ·学生生活区建筑单体布局的基本形式第74-75页
   ·生活空间与学习空间的融合与渗透第75-78页
   ·生活区中交往空间的塑造第78-80页
   ·规划方法第80页
   ·本章小结第80-82页
6 西北地区农村寄宿制中学生活空间的各要素设计第82-104页
   ·设计原则第82-83页
     ·营造交往空间原则第82页
     ·经济性原则第82页
     ·文化性原则第82-83页
   ·住宿区的建筑设计第83-90页
     ·设计的基本要求第83页
     ·住宿区总平面设计第83-84页
     ·宿舍的空间组合方式第84-86页
     ·宿舍的平面设计第86-89页
     ·宿舍的立面及色彩第89-90页
   ·餐饮区的建筑设计第90-97页
     ·设计的基本要求第90-92页
     ·餐饮区总平面设计第92-93页
     ·餐饮楼的空间组合方式第93-95页
     ·餐饮楼的平面及室内设计第95-96页
     ·餐饮楼的立面及色彩第96-97页
   ·生活区环境及服务设施第97页
   ·生活区各要素交往空间的塑造第97-102页
     ·学生宿舍中的交往空间设计第98-101页
     ·学生餐饮楼中的交往空间设计第101-102页
   ·本章小结第102-104页
7. 设计实践第104-118页
   ·陕西省西安市某农村寄宿制中学设计第104-115页
     ·项目概况第104-105页
     ·方案一设计说明第105-110页
     ·方案二设计说明第110-115页
     ·方案对比分析说明第115页
   ·本章小结第115-118页
8 结论第118-120页
   ·本研究结论第118页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第118-120页
致谢第120-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23页
图表目录第123-128页
作者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28页
附录第128-129页

论文共12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陕西省农村生态校园建设模式研究--以陕西省杨凌区西大寨中学为例
下一篇:适应就业预备教育的西北地区农村中学建筑空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