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部门经济论文--林业论文

林权制度改革视角下的林业资源利用:方式·目标·政策设计

中文摘要第1-15页
Abstract第15-18页
1 导言第18-32页
   ·本文的研究背景第18-19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9-20页
     ·研究目的第19-20页
     ·研究意义第20页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20-27页
     ·林业资源利用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1-22页
     ·林权制度改革的研究现状第22-25页
     ·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国内外研究进展第25-27页
     ·文献分析第27页
   ·研究思路、内容及研究方法第27-30页
     ·研究思路第27-28页
     ·研究内容第28-29页
     ·技术路线第29页
     ·研究方法第29-30页
   ·研究可能的创新点第30-32页
2 范畴界定及理论基础第32-64页
   ·概念及范畴界定第32-47页
     ·林业资源与森林资源第32-36页
     ·林业资源开发与利用第36-38页
     ·林业三次产业划分第38-43页
     ·林业产业结构及其优化第43-46页
     ·林权与林权制度第46-47页
   ·理论基础第47-64页
     ·产权及制度理论第47-49页
     ·制度变迁理论第49-51页
     ·产业结构及优化理论第51-58页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58-61页
     ·现代林业理论第61-64页
3 我国林业资源利用:现状分析与问题剖解第64-111页
   ·两种发展观与两种林业资源利用模式第64-68页
     ·基于传统发展观的林业资源利用模式第64-66页
     ·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林业资源利用模式第66-68页
     ·林业资源传统利用模式与可持续利用模式的比较分析第68页
   ·我国林业资源利用模式的演变分析第68-71页
     ·1949—1978年的木材主导利用模式第68-69页
     ·1979—1992年的综合利用模式第69-70页
     ·1992年—现在以生态功能为主的多功能利用模式第70-71页
   ·我国林业资源利用现状分析第71-103页
     ·林地资源利用现状分析第72-84页
     ·木材资源利用现状分析第84-95页
     ·非木质林产品资源利用现状分析第95-100页
     ·森林景观资源利用现状分析第100-101页
     ·森林生态环境资源利用现状分析第101-103页
   ·林业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冲突第103-111页
     ·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03-108页
     ·林业资源利用中的基本矛盾第108-111页
4 我国林业资源利用不合理的制度因素探析第111-141页
   ·影响我国林业资源利用的主要因素分析第111-119页
     ·自然条件第111-112页
     ·社会经济水平第112-113页
     ·技术水平第113-114页
     ·政策环境第114-115页
     ·制度第115-118页
     ·影响因素评述第118-119页
   ·我国林业资源的权属状况第119-128页
     ·我国林业资源的权属划分第119-125页
     ·集体林区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第125-126页
     ·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单一国家所有制的弊端第126-128页
   ·明晰产权是实现林业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前提第128-136页
     ·我国当前林业资源产权第128-130页
     ·产权制度安排的重要性第130-132页
     ·产权明晰的基本要求第132-135页
     ·明晰产权的主要途径第135-136页
   ·以产权明晰为主要标志的林权制度改革第136-141页
     ·我国历次林权制度变革第136-139页
     ·当前我国林权制度改革现状第139-141页
5 林权制度改革背景下的林业资源利用评价第141-176页
   ·林业资源利用的评价内容第141页
   ·集体林权改革区域林业资源利用状况分析第141-160页
     ·调查区域林改的基本情况第141-146页
     ·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第146-150页
     ·林改区域林地资源利用情况分析第150-155页
     ·林改区域林木资源利用情况分析第155-157页
     ·林改区域非木质林产品资源利用情况分析第157-159页
     ·林改区域景观资源利用情况分析第159-160页
   ·国有林权改革区域林业资源利用状况分析第160-168页
     ·研究区域林改的基本情况第160-162页
     ·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第162-164页
     ·林改区域林业资源利用情况第164-168页
   ·林权改革区域林业资源利用总体现状评价第168-176页
     ·林地利用方面:成效与不足第168-171页
     ·林木资源利用方面:成效与不足第171-174页
     ·非木质林产品资源利用方面:成效与不足第174-175页
     ·景观资源利用方面:成效与不足第175-176页
6 基于林业资源利用的林区林业产业结构优化评价第176-212页
   ·我国林区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第176-182页
     ·集体林区林业产业发展现状第176-179页
     ·国有林区林业产业发展现状第179-181页
     ·我国林区林业产业发展水平的基本判断第181-182页
   ·我国林区林业产业竞争力及结构效益分析第182-193页
     ·SSM分析方法概述第182-184页
     ·我国林区林业产业结构现状分析第184-189页
     ·福建省林改前后林业产业变化情况分析第189-193页
   ·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内容及评价方法第193-204页
     ·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内容及评判标准第193页
     ·可持续发展目标下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内涵的新拓展第193-197页
     ·林业产业结构优化的评价方法第197-202页
     ·林业产业结构优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第202-204页
   ·我国林区林业产业结构优化评价的实证分析第204-212页
     ·研究区域林业产业结构概况第204-205页
     ·研究区域林业产业结构优化状况分析一以福建省为例第205-211页
     ·结论与政策含义第211-212页
7 基于林业资源利用的林区森林生态效益评价第212-240页
   ·我国林区生态环境总体状况分析第212-220页
     ·主要发挥生态效益的森林资源分布第212-215页
     ·我国林区生态环境的基本现状第215-220页
   ·我国林区森林生态效益评价第220-231页
     ·森林生态效益评价理论回顾第220-222页
     ·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评价方法第222-229页
     ·我国林区森林生态效益评价指标设置第229-231页
   ·我国林区森林生态效益评价的实证分析-以福建省为例第231-240页
     ·调查区域森林资源状况及生境特征第231-233页
     ·调查区域森林生态效益评价第233-237页
     ·评价结果分析第237-240页
8 林权制度改革视角下林区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目标的构建第240-264页
   ·我国林业“两大体系”战略的提出第240-242页
   ·我国林区林业“两大体系”目标的构建第242-247页
     ·林业产业在林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第242-243页
     ·林业生态在林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第243-244页
     ·林区林业“两大体系”目标的制定第244-245页
     ·实现林业两大体系建设目标的林业资源利用原则第245-247页
   ·我国林区比较发达林业产业体系目标的构建第247-255页
     ·林区比较发达林业产业体系构建目标的基本要求第247-249页
     ·林区发达林业产业体系构建的基本方针与原则第249-250页
     ·基于发达林业产业体系目标实现的林区林业产业发展顺序第250-255页
   ·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目标的构建第255-264页
     ·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进展情况第255-260页
     ·林区比较完备林业生态体系的目标界定第260页
     ·林区完备生态体系构建的原则及重点措施第260-264页
9 林区林业“两大体系”目标实现的政策保障体系第264-284页
   ·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协调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第264-270页
     ·加拿大林业产业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政策及实践第264-266页
     ·德国林业产业与生态共同发展的政策及实践第266-267页
     ·日本林业产业与生态共同发展的政策及实践第267-269页
     ·林业产业与森林生态协调发展给我国的启示第269-270页
   ·林权改革中对林区林业发展目标实现的影响第270-274页
     ·林权制度改革政策实施的基本分析第270-272页
     ·林权制度改革政策实施中遇到的问题第272-274页
     ·这些问题对林区目标体系构建的影响第274页
   ·实现林区发展目标的制度与政策保障:基本框架构建第274-276页
     ·制度保障第274-275页
     ·政策保障第275-276页
   ·林区发展目标实现的制度保障第276-280页
     ·林权证抵押贷款开展第276-277页
     ·森林保险制度构建第277页
     ·采伐限额制度完善第277-279页
     ·公益林保护制度创新第279-280页
   ·林区发展目标实现的政策设计第280-284页
     ·政府对林企与林农的支持方向第280-281页
     ·切实增强林业企业发展能力第281-282页
     ·不断加大对林农的信贷支持第282页
     ·进一步完善林业社会化服务第282-283页
     ·积极开展各类生态工程建设第283-284页
10 结论与展望第284-287页
   ·全文主要结论第284-286页
   ·本文的不足与研究展望第286-287页
参考文献第287-299页
致谢第299-301页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及著作一览第301-303页
附件1第303-307页
附件2第307-309页
附件3第309页

论文共30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企业内部人际关系资本化研究
下一篇:中国农业技术国际转移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