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4页 |
一、辅修专业的需求与困境 | 第11-13页 |
二、本论文的核心概念界定 | 第13-15页 |
三、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15-29页 |
(一) 国内外辅修制度的发展及现状 | 第15-22页 |
(二) 国内外对辅修制度的研究 | 第22-29页 |
四、研究方案设计 | 第29-34页 |
(一) 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29页 |
(二) 研究方法和方案设计 | 第29-34页 |
第二章 高校开设辅修专业、推行辅修制度的意义 | 第34-38页 |
一、适应学科发展、知识创新的时代要求 | 第34-35页 |
二、高校实施通才教育的需要 | 第35-36页 |
三、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 第36-37页 |
四、复合型人才受用人单位欢迎 | 第37-38页 |
第三章 部分高校被调查辅修专业办学现状调查 | 第38-56页 |
一、辅修专业学生的学习状态 | 第38-51页 |
(一) 选择辅修专业的动机 | 第38-41页 |
(二) 时间紧,压力大 | 第41-45页 |
(三) 出勤情况不如人意,连续上课师生疲劳 | 第45-49页 |
(四) 学生、老师间交流较少 | 第49-51页 |
二、辅修专业的教学管理 | 第51-56页 |
(一) 可选择的专业十分有限 | 第51-52页 |
(二) 课程设置不合理 | 第52-53页 |
(三) 授课方式单一,教师上课随意 | 第53-56页 |
第四章 辅修专业教育质量不高的原因分析 | 第56-72页 |
一、计划体制下单一专业的惯性思维 | 第56-61页 |
(一) 计划体制下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 | 第56-58页 |
(二) 高校集权式、计划性管理体制的限制 | 第58-61页 |
二、对辅修专业教学的监管力度不够 | 第61-68页 |
(一) 辅修专业缺乏统一的教学管理监控体系 | 第62-65页 |
(二) 教师对学生放松要求,监管力度不够 | 第65-68页 |
三、制度执行的保障体系不完善 | 第68-72页 |
第五章 对策和建议 | 第72-84页 |
一、对辅修制度应给予政策上的健全、落实 | 第72-73页 |
二、加强监督管理,增强师资力量 | 第73-75页 |
三、结合本科生导师制,为学生提供指导 | 第75-79页 |
(一) 完善本科生导师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 | 第75-78页 |
(二) 学校加大宣传力度,为学生提供详细信息 | 第78-79页 |
四、与学分制改革同步,打破主辅界限 | 第79-84页 |
(一) 减轻主修专业负担,给予学生更多选择空间 | 第81-82页 |
(二) 推进完全学分制,将主辅修制度融为一体 | 第82-84页 |
附录一:关于“辅修专业办学现状”的访谈提纲 | 第84-86页 |
附录二:辅修专业教育质量调查问卷 | 第86-90页 |
附录三:上海市西南片高校试点开展跨校副(辅)修专业学士学位学籍管理办法 | 第90-93页 |
附录四:H大学校内辅修专业修读管理办法(修订) | 第93-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1页 |
后记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