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Ru/CeO2氨合成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9-28页
   ·引言第9-10页
   ·氨合成反应第10-15页
     ·氨合成反应热力学第10页
     ·氨合成反应动力学第10-11页
     ·适合氨合成反应的活性金属第11-12页
     ·氨合成反应的结构敏感性第12-15页
   ·铁系氨合成催化剂第15-16页
     ·传统Fe_30_4 基氨合成催化剂第15页
     ·FeO 基氨合成催化剂第15-16页
   ·钌系氨合成催化剂第16-23页
     ·钌前躯体第16-17页
     ·载体第17-21页
       ·炭载体第18-19页
       ·氧化物载体第19-20页
       ·其他载体第20-21页
     ·助剂第21-23页
   ·Ce0_2 概述第23-26页
     ·二氧化铈的结构及性质第23-24页
     ·二氧化铈在其它催化领域的应用第24页
     ·二氧化铈在钌系氨合成中的应用第24-26页
   ·本论文的立题依据与实验构想第26-28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28-36页
   ·实验工艺流程第28-29页
   ·主要化学试剂第29-30页
   ·催化剂制备流程及实验仪器与装置第30-32页
     ·催化剂的制备流程第30页
     ·催化剂的制备装置第30-31页
     ·催化剂的氨合成活性评价装置第31页
     ·采用的其他仪器设备第31-32页
   ·催化剂的制备第32-33页
     ·催化剂载体的制备第32页
     ·Ru/Ce0_2 催化剂的制备第32页
     ·Ru/ La_20_3 催化剂的制备第32-33页
     ·Ru/Ce0_2-La_20_3 催化剂的制备第33页
     ·助剂的加入第33页
   ·催化剂的氨合成活性评价第33-34页
   ·催化剂的表征第34-36页
     ·比表面和孔结构测定第34页
     ·X 射线粉末衍射(XRD)第34页
     ·CO 化学吸附第34页
     ·H_2-程序升温还原(H_2-TPR)第34-35页
     ·H_2-程序升温脱附(H_2-TPD)第35页
     ·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35页
     ·X 射线荧光元素分析(XRF)第35-36页
第三章 制备参数对Ru/Ce0_2氨合成催化剂的影响第36-42页
   ·制备方法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第36-37页
   ·反应温度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第37-38页
   ·沉化时间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第38页
   ·沉淀剂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第38-39页
   ·还原温度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第39-40页
   ·还原时间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第40-41页
   ·钌负载量的影响第41页
   ·小结第41-42页
第四章Ru/Ce0_2氨合成催化剂的表征结果与讨论第42-59页
   ·还原时间对Ru/Ce0_2 氨合成催化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第42-46页
     ·还原时间对催化剂氨浓度及TOF 值的影响第42-43页
     ·XRD 结果第43页
     ·还原时间对催化剂表面织构的影响第43-44页
     ·CO 吸附结果第44-45页
     ·XPS 结果第45-46页
   ·沉淀方法对Ru/Ce0_2 催化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第46-52页
     ·沉淀方法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第46-47页
     ·沉淀方法对催化剂表面织构的影响第47-48页
     ·XRF 结果第48-49页
     ·XRD 结果第49页
     ·CO 吸附结果第49-50页
     ·H_2–TPR 结果第50-52页
   ·沉淀剂对Ru/Ce0_2 催化剂性能及结构的影响第52-57页
     ·沉淀剂对Ru/Ce0_2 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第52-53页
     ·XRD 结果第53页
     ·催化剂的组成和织构性质第53-54页
     ·CO 吸附结果第54-55页
     ·TPR 结果第55-57页
   ·小结第57-59页
第五章 La 含量对Ru/Ce0_2-La_20_3催化剂氨合成性能的影响第59-66页
   ·催化剂的物化性质及氨合成活性第59-60页
   ·BET 测试和XRD 结果第60-62页
   ·H_2-TPR 和H_2-TPD 结果第62-64页
   ·XPS 结果第64-65页
   ·小结第65-66页
第六章 助剂对Ru/Ce0_2催化剂氨合成活性的影响第66-70页
   ·K 助剂用量的影响第66-67页
   ·Ba 助剂用量的影响第67-68页
   ·Sm 助剂用量的影响第68-69页
   ·三种助剂之间的比较第69页
   ·小结第69-70页
总结论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82页
作者简介第82-83页
致谢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Staudinger反应中的立体选择性研究
下一篇: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