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公路陡坡段水泥混凝土路面受力试验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 | 第9-12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 ·研究内容及目标 | 第12-13页 |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计算理论 | 第14-30页 |
| ·概述 | 第14页 |
|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荷载应力分析 | 第14-21页 |
| ·早期的荷载应力计算方法 | 第14-16页 |
| ·弹性薄板理论 | 第16-19页 |
| ·温克勒地基板的荷载应力分析 | 第19-21页 |
| ·陡坡混凝土路面的受力分析 | 第21-29页 |
| ·车辆对路面的作用 | 第22-23页 |
| ·车轮对路面的作用 | 第23-25页 |
| ·集中荷载作用下陡坡混凝土路面的受力分析 | 第25-29页 |
| ·小结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陡坡段混凝土路面的静载试验 | 第30-53页 |
| ·概述 | 第30页 |
| ·陡坡混凝土路面模型设计 | 第30-31页 |
| ·模型的施工 | 第31-38页 |
| ·原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 第31-35页 |
| ·土基 | 第35-37页 |
| ·基层 | 第37页 |
| ·水泥混凝土面层 | 第37-38页 |
| ·土基与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的测试与分析 | 第38-41页 |
| ·测试方法 | 第38-39页 |
| ·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39-41页 |
| ·陡坡混凝土路面模型的应力测试与分析 | 第41-52页 |
| ·测试方法 | 第41-42页 |
| ·荷载作用于板边中部处的应力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42-47页 |
| ·荷载作用于板角隅处的应力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47-52页 |
| ·小结 | 第52-53页 |
| 第四章 陡坡混凝土路面受力状况的有限元分析 | 第53-80页 |
| ·概述 | 第53-54页 |
| ·水泥混凝土路面有限元分析原理 | 第54-57页 |
| ·板单元的节点位移和形函数 | 第55页 |
| ·板单元的内力矩阵 | 第55-56页 |
| ·板单元的刚度矩阵 | 第56-57页 |
| ·板单元的等效节点荷载列阵 | 第57页 |
| ·陡坡路面板的荷载应力分析 | 第57-71页 |
| ·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57-59页 |
| ·荷载作用在板边中部处路面板的应力分析 | 第59-63页 |
| ·荷载作用在板角处路面板的应力分析 | 第63-67页 |
| ·两种荷载位置下的应力对比分析 | 第67-71页 |
| ·陡坡水泥混凝土路面应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71-79页 |
| ·面层厚度h_1 的影响 | 第71-73页 |
| ·基层厚度h_2 的影响 | 第73-75页 |
| ·基层回弹模量E_1 的影响 | 第75-77页 |
| ·地基回弹模量E_0 的影响 | 第77-79页 |
| ·小结 | 第79-80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0-82页 |
| ·主要结论 | 第80-81页 |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81-82页 |
| 致谢 | 第82-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