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缩略语表 | 第9-14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4页 |
| 前言 | 第14页 |
| 1 植物抗旱生理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 ·干旱胁迫对植物细胞膜系统的影响 | 第15页 |
| ·干旱胁迫对植物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 第15页 |
| ·干旱胁迫对植物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 第15-16页 |
| ·干旱胁迫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16-17页 |
| ·干旱胁迫对植物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 | 第17页 |
| 2 植物抗旱鉴定方法 | 第17-19页 |
| ·田间直接鉴定法 | 第17-18页 |
| ·干旱棚、抗旱池、人工气候室法 | 第18页 |
| ·盆栽鉴定法 | 第18页 |
| ·高渗溶液法 | 第18页 |
| ·自然失水胁迫鉴定法 | 第18页 |
| ·分子生物学方法 | 第18-19页 |
| 3 植物抗旱性鉴定指标 | 第19-20页 |
| ·形态指标 | 第19页 |
| ·生长指标 | 第19页 |
| ·生理指标 | 第19-20页 |
| 4 植物抗旱综合评价法 | 第20-21页 |
| ·系统聚类分析 | 第20页 |
| ·主成分分析 | 第20页 |
| ·模糊综合评判 | 第20页 |
| ·抗旱总级别值法 | 第20页 |
| ·灰色关联分析 | 第20-21页 |
| 5 香蕉抗旱性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 ·香蕉抗旱的生理研究 | 第21-22页 |
| ·香蕉抗旱的遗传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 6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3-24页 |
| 第二章 不同基因组类型香蕉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 | 第24-60页 |
| 前言 | 第24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4-29页 |
| ·材料 | 第24页 |
| ·材料处理 | 第24-25页 |
| ·方法 | 第25-29页 |
| ·根冠比的测定 | 第25页 |
| ·叶片生理指标的测定 | 第25-28页 |
| ·细胞质膜透性的测定 | 第25页 |
| ·酶液的提取和一些生理指标的测定 | 第25-26页 |
| ·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 第26-27页 |
|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第27页 |
| ·光合参数、叶面积和叶片色彩值的测定 | 第27-28页 |
| ·根系生理指标的测定 | 第28-29页 |
| ·根系活力的测定 | 第28页 |
| ·酶液的提取和一些生理指标的测定 | 第28页 |
|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 第28-29页 |
| ·抗旱指标性状的筛选和抗旱性鉴定 | 第29页 |
| ·数据处理 | 第29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9-55页 |
| ·干旱胁迫对不同基因组类型香蕉根冠比的影响 | 第29-30页 |
| ·不同基因组类型香蕉的叶片对干旱胁迫生理响应 | 第30-43页 |
| ·干旱胁迫对不同基因组类型香蕉叶片色彩值的影响 | 第30-31页 |
| ·干旱胁迫对不同基因组类型香蕉叶片叶面积的影响 | 第31-32页 |
| ·干旱胁迫对不同基因组类型香蕉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32-33页 |
| ·干旱胁迫对不同基因组类型香蕉叶片质膜透性和MDA含量的影响 | 第33-34页 |
| ·干旱胁迫对不同基因组类型香蕉叶片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 第34-37页 |
| ·干旱胁迫对不同基因组类型香蕉叶片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 第37-39页 |
| ·干旱胁迫对不同基因组类型香蕉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39-43页 |
| ·不同基因组类型香蕉的根系对干旱胁迫生理响应 | 第43-49页 |
| ·干旱胁迫对不同基因组类型香蕉根系根系活力的影响 | 第43-44页 |
| ·干旱胁迫对不同基因组类型香蕉根系MDA含量的影响 | 第44-45页 |
| ·干旱胁迫对不同基因组类型香蕉根系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 第45-47页 |
| ·干旱胁迫对不同基因组类型香蕉根系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 第47-49页 |
| ·香蕉抗旱指标的筛选和抗旱性的综合评价 | 第49-55页 |
| ·香蕉抗旱指标的筛选 | 第49-53页 |
| ·香蕉抗旱性的综合评价 | 第53-55页 |
| 3 讨论 | 第55-59页 |
| ·香蕉抗旱生理机制 | 第55-57页 |
| ·香蕉根冠比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 | 第55页 |
| ·香蕉叶片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 | 第55-56页 |
| ·香蕉根系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 | 第56-57页 |
| ·香蕉抗旱性与抗旱鉴定指标的关系 | 第57-58页 |
| ·香蕉抗旱性与基因型的关系 | 第58-59页 |
| 4 结论 | 第59-60页 |
| 第三章 田间香蕉种质资源的抗旱性比较 | 第60-79页 |
| 前言 | 第60页 |
| 1 试验材料 | 第60-61页 |
| 2 试验方法 | 第61-64页 |
| ·叶片组织细胞结构特征的观察 | 第61-63页 |
| ·取材 | 第61页 |
| ·固定 | 第61页 |
| ·脱水 | 第61-62页 |
| ·透明 | 第62页 |
| ·浸蜡与埋蜡 | 第62页 |
| ·切片 | 第62页 |
| ·粘片 | 第62页 |
| ·脱蜡并染色 | 第62-63页 |
| ·封固 | 第63页 |
| ·观察、照相 | 第63页 |
| ·生理指标的测定 | 第63-64页 |
| ·细胞质膜透性的测定 | 第63页 |
| ·MDA含量的测定 | 第63页 |
| ·叶片色彩值 | 第63-64页 |
| ·数据分析 | 第64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64-76页 |
| ·28份香蕉品种叶片结构、CTR、SR、质膜透性、MDA含量和叶片色彩值的差异 | 第64-69页 |
| ·28份香蕉品种叶片结构观察 | 第64-67页 |
| ·28份香蕉品种叶片CTR、SR、质膜透性和MDA含量 | 第67-68页 |
| ·28份香蕉叶片色彩值 | 第68-69页 |
| ·28份香蕉品种抗旱指标品种间差异的方差分析 | 第69-71页 |
| ·CTR、质膜透性和MDA的线性回归关系 | 第71-72页 |
| ·CTR、质膜透性和MDA性状的聚类分析 | 第72-76页 |
| ·CTR性状的聚类分析 | 第72-73页 |
| ·质膜透性性状的聚类分析 | 第73页 |
| ·MDA性状的聚类分析 | 第73-74页 |
| ·CTR、质膜透性和MDA性状的聚类和判别分析 | 第74-76页 |
| 4 讨论 | 第76-77页 |
| 5 结论 | 第77-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7页 |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