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的闲暇教育及实施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前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第一节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2-15页 |
一、研究的目的 | 第12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12-15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5-18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三、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8页 |
第三节 论文选题与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一、论文选题缘由 | 第18-19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第四节 相关概念的分析 | 第20-24页 |
一、闲暇概念 | 第20-21页 |
二、闲暇的内涵 | 第21-22页 |
三、闲暇教育及能力 | 第22-23页 |
四、高职院校 | 第23-24页 |
第二章 高校闲暇教育的意义与价值 | 第24-33页 |
第一节 高校闲暇教育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 第25-28页 |
一、完善知识结构 | 第26页 |
二、人际交往 | 第26-27页 |
三、人格完善 | 第27页 |
四、个性的充分发展 | 第27-28页 |
第二节 高校闲暇教育有利于职业学校特色的形成 | 第28-30页 |
一、职业高校终身教育理念的延伸 | 第29页 |
二、职业高校人性化管理和良性循环 | 第29-30页 |
第三节 高校闲暇教育与高等教育理论发展的作用 | 第30-33页 |
一、高等教育中哲学的发展 | 第30页 |
二、高等教育中社会学的发展 | 第30-31页 |
三、高等教育中心理学的发展 | 第31-33页 |
第三章 当前高职大学生闲暇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表现 | 第33-38页 |
第一节 当前高职大学生缺乏正确的闲暇观 | 第33-34页 |
第二节 缺乏健康的闲暇活动 | 第34页 |
第三节 缺乏充分的引导机制 | 第34-35页 |
一、疏于管教 放任自流 | 第34-35页 |
二、重管理轻教育 | 第35页 |
三、重知识轻思想 | 第35页 |
第四节 缺乏充分的闲暇条件 | 第35-36页 |
第五节 缺乏闲暇教育的研究成果 | 第36-38页 |
第四章 高职大学生闲暇教育的特点与优势 | 第38-44页 |
第一节 高职院校学生闲暇时间较多 | 第38页 |
第二节 高职院校资源相对增多 | 第38-40页 |
第三节 高职院校学生活力增强 | 第40-41页 |
一、思想活跃 追求个性与自由 | 第40页 |
二、接受知识和媒介消费动机强 | 第40-41页 |
第四节 高职院校学生富于激情 | 第41页 |
第五节 学校领导的重视 | 第41-42页 |
第六节 家长、社会的支持 | 第42-44页 |
第五章 高职院校实施闲暇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 第44-50页 |
第一节 高职院校实施闲暇教育的策略 | 第44-46页 |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闲暇观 | 第44-45页 |
二、引导学生选择健康的闲暇活动 | 第45页 |
三、逐步培养享受闲暇的能力 | 第45-46页 |
四、给予充分的闲暇条件提高活动的质量水平 | 第46页 |
第二节 高职院校学生闲暇教育培养的内容 | 第46-47页 |
一、劳逸结合 指导学生学会休息 | 第46-47页 |
二、根据自己兴趣引导走向自我 | 第47页 |
三、参加学校集体活动并与个人活动相结合 | 第47页 |
第三节 进行闲暇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 | 第47-50页 |
一、制定闲暇教育的计划 | 第47-48页 |
二、开设闲暇教育的课程 | 第48页 |
三、营造闲暇教育的环境 | 第48-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附录 | 第55-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