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2页 |
第一节 插入语研究概况 | 第15-18页 |
第二节 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 第18-19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 | 第19-22页 |
第二章 现代汉语中的插说成分及插入语的范围 | 第22-37页 |
第一节 现代汉语插说成分的范围、功能和类别 | 第22-28页 |
·冗余性插说成分 | 第23-24页 |
·非冗余性插说成分 | 第24-28页 |
第二节 插入语与独立语 | 第28-35页 |
·独立语与句子 | 第29-30页 |
·插入语与独立语 | 第30-31页 |
·呼应语 | 第31-32页 |
·感叹语 | 第32-33页 |
·拟声语 | 第33-35页 |
第三节 小结 | 第35-37页 |
第三章 插入语的语义功能和类别(上) | 第37-65页 |
第一节 插入语的特征和分类 | 第37-40页 |
第二节 情感类插入语 | 第40-45页 |
·狭义情感类插入语 | 第41-44页 |
·情感评价类插入语 | 第44-45页 |
第三节 态度类插入语 | 第45-49页 |
·表示说话人的言说态度的插入语主要有两种结构形式 | 第46-47页 |
·视角类插入语 | 第47-49页 |
第四节 认识情态类插入语 | 第49-53页 |
·认知类插入语 | 第50-51页 |
·真值评判类插入语 | 第51-53页 |
第五节 信息来源类插入语 | 第53-58页 |
·“据”类插入语 | 第54-55页 |
·“说”类传信插入语 | 第55-56页 |
·“看”类传信插入语 | 第56页 |
·其它类传信插入语 | 第56-58页 |
第六节 语义关系类插入语 | 第58-63页 |
·总括类插入语 | 第58-59页 |
·解释类插入语 | 第59-61页 |
·补充类插入语 | 第61页 |
·说理类插入语 | 第61-63页 |
第七节 小结 | 第63-65页 |
第四章 插入语的语义功能和类别(下) | 第65-78页 |
第一节 与“看”相关类交互主观性插入语 | 第66-69页 |
第二节 与“想”相关类交互主观性插入语 | 第69-74页 |
·“想”类交互主观性插入语 | 第69-72页 |
·“知道”类交互主观性插入语 | 第72-74页 |
第三节 与“说”相关类交互主观性插入语 | 第74-76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76-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6页 |
·插入语、语用标记和话语标记 | 第76-78页 |
第五章 “瞧”的主观性 | 第78-90页 |
第一节 引言 | 第78-80页 |
·实义动词“瞧”在陈述句中的用法 | 第78-79页 |
·实义动词“瞧”在祈使句中的用法 | 第79-80页 |
第二节 “瞧”的主观性 | 第80-87页 |
·话语内容传达预期信息时“瞧”的用法和意义 | 第80-83页 |
·话语内容传达反预期信息时“瞧”的用法和意义 | 第83-87页 |
第三节 “瞧”的主观化及其动因和机制 | 第87-88页 |
第四节 余论 | 第88-90页 |
第六章 “你想”的语义演变和语用功能 | 第90-108页 |
第一节 引言 | 第90-91页 |
第二节 “你想_1”与“你想_2”的分布 | 第91-95页 |
·“你想_1”与“你想_2”的句法特征 | 第91-93页 |
·“你想_1”与“你想_2”的句类分布 | 第93-95页 |
第三节 语用标记"你想"的形成 | 第95-98页 |
·“想”的语义演变 | 第95-96页 |
·语用标记语“你想”的形成过程 | 第96-98页 |
第四节 语用标记“你想”的功用 | 第98-106页 |
·“你想”所处的话语结构 | 第98-104页 |
·“你想”与语气词的共现 | 第104-106页 |
第五节 结语 | 第106-108页 |
第七章 “别是”与“别不是” | 第108-127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108-109页 |
第二节 "别_2"的意义和用法 | 第109-112页 |
第三节 “别是”的用法和意义 | 第112-119页 |
·“别是”的用法 | 第112-115页 |
·“别是”的词汇化和语义演变 | 第115-119页 |
第四节 “别不是”的用法和意义及成因 | 第119-125页 |
·“别不是”的用法 | 第119-122页 |
·“别不是”的性质和成因 | 第122-125页 |
第五节 结语 | 第125-127页 |
第八章 结语 | 第127-131页 |
参考文献 | 第131-136页 |
致谢 | 第136-138页 |
个人简历 | 第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