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4 创新点 | 第12-13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2.1 同业互查制度对审计师决策的影响研究 | 第13-14页 |
2.2 独立监管制度对审计师决策影响研究 | 第14页 |
2.3 信息披露制度对审计师决策影响研究 | 第14-15页 |
2.4 执业质量检查制度和惩戒制度对审计师决策的影响 | 第15-16页 |
2.5 中注协年报约谈对审计师决策的影响研究 | 第16-17页 |
2.6 文献述评 | 第17-18页 |
3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3.1 基本概念 | 第18-19页 |
3.1.1 年报审计监管约谈机制 | 第18页 |
3.1.2 审计师决策 | 第18-19页 |
3.2 年报约谈对审计师决策影响的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3.2.1 基于霍桑效应理论分析年报约谈对审计师决策的影响 | 第19-20页 |
3.2.2 基于知觉定势理论分析年报约谈方式对审计师决策的影响 | 第20-21页 |
3.2.3 基于群体感染效应分析年报约谈信息对审计师决策的影响 | 第21-22页 |
4 实证研究设计 | 第22-30页 |
4.1 假设的提出 | 第22-24页 |
4.1.1 年报约谈对被约谈事务所审计师决策的影响 | 第22-23页 |
4.1.2 年报约谈方式对被约谈事务所审计师决策的影响 | 第23页 |
4.1.3 年报约谈信息对未被约谈事务所审计师决策的影响 | 第23-24页 |
4.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24页 |
4.2.1 样本选择 | 第24页 |
4.2.2 数据来源 | 第24页 |
4.3 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 | 第24-30页 |
4.3.1 解释变量 | 第25页 |
4.3.2 被解释变量 | 第25页 |
4.3.3 控制变量 | 第25-28页 |
4.3.4 模型构建 | 第28-30页 |
5 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 第30-48页 |
5.1 描述性统计 | 第30-32页 |
5.2 相关性分析 | 第32-36页 |
5.2.1 审计收费模型变量间相关性分析 | 第32-34页 |
5.2.2 审计意见模型变量间相关性分析 | 第34-36页 |
5.3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第36-42页 |
5.3.1 年报约谈对被约谈事务所审计师决策影响的回归结果 | 第36-38页 |
5.3.2 年报约谈方式对被约谈事务所审计师决策影响的回归结果 | 第38-40页 |
5.3.3 年报约谈信息对未被约谈事务所审计师决策影响的回归结果 | 第40-42页 |
5.4 稳健性检验 | 第42-48页 |
5.4.1 年报约谈对被约谈事务所审计师决策的稳健性检验结果 | 第42-44页 |
5.4.2 年报约谈方式对被约谈事务所审计师决策的稳健性检验结果 | 第44-45页 |
5.4.3 年报约谈信息对未被约谈事务所审计师决策的稳健性检验结果 | 第45-48页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48-52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8页 |
6.2 对策建议 | 第48-50页 |
6.2.1 中注协应完善监管制度,提升年报约谈的影响力 | 第49页 |
6.2.2 会计师事务所应合理配备人员,重视执业质量控制 | 第49-50页 |
6.2.3 审计师应提升风险意识,关注行业内外风险信息 | 第50页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附表 风险提示主题及定量转化方式 | 第56-58页 |
后记 | 第58-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