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4页 |
1.1 引言 | 第13-14页 |
1.2 电化学方法用于重金属离子检测的概述 | 第14-15页 |
1.2.1 重金属离子污染的危害 | 第14页 |
1.2.2 重金属离子的检测技术 | 第14-15页 |
1.3 纳米材料修饰电极对重金属离子的电化学检测 | 第15-21页 |
1.3.1 纳米材料修饰电极用于电化学检测重金属离子 | 第15-18页 |
1.3.1.1 基于金基纳米材料的电化学检测 | 第15-16页 |
1.3.1.2 基于碳基纳米材料的电化学检测 | 第16-17页 |
1.3.1.3 基于金属氧化物基纳米材料的电化学检测 | 第17-18页 |
1.3.2 纳米敏感界面的电化学机理概括 | 第18-21页 |
1.3.2.1 吸附增强电化学检测信号 | 第18-19页 |
1.3.2.2 晶面效应解释电化学行为差异 | 第19-21页 |
1.4 论文的选题思路、研究内容以及创新性 | 第21-24页 |
1.4.1 本论文的选题思路 | 第21-22页 |
1.4.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4.3 本论文的创新性 | 第23-24页 |
第2章 镍钼双金属氧化物用于电化学检测重金属离子的研究 | 第24-40页 |
2.1 引言 | 第24-25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5-27页 |
2.2.1 实验药剂选择 | 第25页 |
2.2.2 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25-26页 |
2.2.3 镍钼双金属氧化钼合成 | 第26页 |
2.2.4 Ni_(0.4)Mo_(1.2)O_4微纳米片组装电极 | 第26页 |
2.2.5 电化学测试 | 第26-27页 |
2.2.6 吸附实验 | 第27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7-39页 |
2.3.1 材料表征 | 第27-28页 |
2.3.2 电化学表征 | 第28-30页 |
2.3.3 条件优化 | 第30-31页 |
2.3.4 电化学检测重金属离子 | 第31-32页 |
2.3.5 Ni_(0.4)Mo_(1.2)O_4的表面化学态 | 第32-33页 |
2.3.6 电化学敏感机理 | 第33-37页 |
2.3.7 干扰实验 | 第37-38页 |
2.3.8 稳定性和重复性实验 | 第38-3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3章 不同铈量掺杂三氧化钼调节氧空位浓度用于铅离子的电化学检测研究 | 第40-59页 |
3.1 引言 | 第40-41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1-43页 |
3.2.1 主要的化学试剂及规格 | 第41页 |
3.2.2 所需的仪器和设备 | 第41-42页 |
3.2.3 CM纳米棒的合成 | 第42页 |
3.2.4 修饰电极的组装 | 第42-43页 |
3.2.5 电化学测试 | 第43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3-57页 |
3.3.1 材料的表征 | 第43-47页 |
3.3.2 电化学表征 | 第47-48页 |
3.3.3 条件优化 | 第48-49页 |
3.3.4 纳米材料的电化学检测Pb(Ⅱ) | 第49-51页 |
3.3.5 电化学敏感机理 | 第51-55页 |
3.3.6 干扰实验 | 第55-56页 |
3.3.7 重复性与稳定性实验 | 第56-57页 |
3.3.8 实际水样检测 | 第5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4章 全文的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4.1 全文总结 | 第59页 |
4.2 未来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