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一、绪论 | 第11-27页 |
(一)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 第11-13页 |
(二)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13-22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四)研究目标与研究思路 | 第23-25页 |
(五)研究创新之处 | 第25页 |
(六)研究难点与不足 | 第25-27页 |
二、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27-33页 |
(一)核心概念 | 第27-28页 |
1、乡村精英 | 第27-28页 |
2、乡镇治理 | 第28页 |
(二)理论基础 | 第28-33页 |
1、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 | 第28-30页 |
2、治理理论 | 第30-33页 |
三、乡村精英参与乡镇治理:何以可能? | 第33-41页 |
(一)乡村精英:社会地位与多种资源兼具 | 第33-35页 |
1、发展连续性较强 | 第33-34页 |
2、自身资源较广泛 | 第34页 |
3、社会威望较强大 | 第34-35页 |
(二)乡镇政府:治理资源与治理目标冲突 | 第35-37页 |
1、体制逼迫:压力机制、一票否决 | 第35-36页 |
2、资源短缺:权责不等、人财力匮乏 | 第36页 |
3、目标导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 第36-37页 |
(三)村民自治:利益保障与民主发展并存 | 第37-39页 |
1、乡村精英自身利益保障 | 第37-38页 |
2、村民自治民主发展需求 | 第38-39页 |
(四)人文环境:熟人社会与乡土情感联结 | 第39-41页 |
1、乡村精英的道德归属感与义务感 | 第39-40页 |
2、村民对乡村精英的信任感 | 第40-41页 |
四、乡村精英参与乡镇治理的典型案例分析 | 第41-54页 |
(一)案例选择 | 第41-42页 |
(二)案例描述 | 第42-45页 |
1、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村李连成,全国农民八个梦想“代言人” | 第42-43页 |
2、新密市岳村镇赵寨村村干部,建设高品质农民新社区“带头人” | 第43-44页 |
3、新密市超化镇黄固寺村樊海风,开创美丽乡村建设“女强人” | 第44页 |
4、井冈山市乡镇“能人大户”,产业帮扶助力脱贫攻坚“大功臣” | 第44-45页 |
(三)案例分析 | 第45-54页 |
1、乡村精英与乡镇经济发展 | 第45-47页 |
2、乡村精英与乡镇政府公共服务供给 | 第47-49页 |
3、乡村精英与乡镇政府政策执行 | 第49-54页 |
五、乡村精英参与乡镇治理的效应分析 | 第54-60页 |
(一)有效性分析 | 第54-56页 |
1、降低治理成本,提高治理效能 | 第54-55页 |
2、调解社会矛盾,增强社会稳定 | 第55页 |
3、发展乡村经济,推进乡村振兴 | 第55-56页 |
(二)问题分析 | 第56-60页 |
1、行为策略性:缺乏规范、没有合法性约束 | 第56-57页 |
2、利益博弈性:各取所需、影响公共利益 | 第57-58页 |
3、地位摇摆性:内生性弱、可持续性不强 | 第58-60页 |
六、基本结论与路径探讨 | 第60-65页 |
(一)基本结论 | 第60-62页 |
1、村民自治:乡村精英发挥作用的制度前提 | 第60页 |
2、乡村精英:乡镇治理有效的重要参与主体 | 第60-61页 |
3、乡镇治理:乡村精英维护利益的有效途径 | 第61页 |
4、“善治”:乡村精英与乡镇治理的前进方向 | 第61-62页 |
(二)关于乡村精英参与乡镇治理的提升路径探讨 | 第62-65页 |
1、完善规章制度体系,规范乡村精英参与治理行为 | 第62-63页 |
(1)抓好基层党组织对乡村精英的思想引导工作 | 第62页 |
(2)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镇治理体系 | 第62-63页 |
2、加强基层民主建设,鼓励多元主体参与乡镇治理 | 第63页 |
(1)吸纳乡村精英进入乡镇政府和村两委组织 | 第63页 |
(2)拓宽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的途径和渠道 | 第63页 |
3、提高乡镇治理水平,促进“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 | 第63-65页 |
(1)完善乡镇治理法治化建设 | 第63-64页 |
(2)提高乡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 第64页 |
(3)优化乡镇绩效考核管理机制 | 第64-65页 |
结语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附录 | 第69-73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