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本到影像:严歌苓作品影视改编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11-18页 |
(一) 严歌苓与电影的不解之缘 | 第11-12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三) 严歌苓小说作品的研究现状概述 | 第13-16页 |
1.对海外华人移民题材作品及其文化认同问题的研究 | 第13-14页 |
2.对女性主题和女性形象的研究 | 第14页 |
3.对严歌苓作品进行比较研究 | 第14-15页 |
4.对严歌苓小说艺术手段的研究 | 第15页 |
5.对严歌苓小说中人性深度的探讨 | 第15-16页 |
(四) 严歌苓作品的影视改编情况综述 | 第16-18页 |
一、严歌苓小说的影像化特征 | 第18-26页 |
(一) 影像化的对白和独白 | 第18-21页 |
(二) 影像化的叙事结构 | 第21-24页 |
(三) 影像化的叙事手段 | 第24-26页 |
二、从文本到影像—以《陆犯焉识》为例 | 第26-46页 |
(一) 叙事策略的变化 | 第26-31页 |
1.主题意蕴的改变 | 第27-29页 |
2.导演对影视改编作品主题意蕴的掌控 | 第29-31页 |
(二) 叙事形态的变化 | 第31-36页 |
1.叙述视角的不同 | 第32-34页 |
2.叙事时间和空间的不同 | 第34-36页 |
(三) 叙事方式的改变 | 第36-46页 |
1.人物设置的改变 | 第36-37页 |
2.女性形象的表现差异 | 第37-39页 |
3.男性形象的表现差异 | 第39-41页 |
4.次要人物的表现差异 | 第41-43页 |
5.情节设置的改变 | 第43-46页 |
三、严歌苓小说作品影视改编热的成因及启示 | 第46-51页 |
(一) 作家的个人因素 | 第46-48页 |
(二) 现代文化消费的推动 | 第48-49页 |
(三) 严歌苓作品影视改编热的启示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