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1章 电化学技术传感MicroRNA研究新进展 | 第11-41页 |
1.1 引言 | 第11-14页 |
1.2 电化学技术传感MicroRNA表达水平研究 | 第14-39页 |
1.2.1 安培与伏安分析法在MicroRNA传感中的应用 | 第14-26页 |
1.2.2 电化学发光分析法在MicroRNA传感中的应用 | 第26-34页 |
1.2.3 电化学阻抗与电导分析法在MicroRNA传感中的应用 | 第34-36页 |
1.2.4 光电化学分析在MicroRNA传感中的应用 | 第36-37页 |
1.2.5 电位分析法与计时库仑法在MicroRNA传感中的应用 | 第37-38页 |
1.2.6 场效应晶体管在MicroRNA传感中的应用 | 第38-39页 |
1.3 结论与展望 | 第39-40页 |
1.4 选题背景与研究思路 | 第40-41页 |
第2章 结晶紫有效猝灭多孔结构Ru(bpy)_3~(2+)/SiO_2复合纳米粒子电化学发光及其应用于MicroRNA灵敏检测 | 第41-61页 |
2.1 引言 | 第41-42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42-45页 |
2.2.1 主要试剂 | 第42-43页 |
2.2.2 主要仪器 | 第43-44页 |
2.2.3 ERuSiNPs的制备 | 第44页 |
2.2.4 r-GO/Nafion-ERuSiNPs修饰电极制备 | 第44-45页 |
2.2.5 探针DNA与miRNAs溶液的配制及其与结晶紫的相互作用 | 第45页 |
2.2.6 电化学发光检测 | 第45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5-59页 |
2.3.1 刻蚀前后RuSiNPs复合纳米粒子表征 | 第45-47页 |
2.3.2 r-GO/Nafion-ERuSiNPs修饰玻碳电极表征 | 第47-48页 |
2.3.3 结晶紫对强碱刻蚀前后RuSiNPs电化学发光猝灭行为研究 | 第48-50页 |
2.3.4 MicroRNA电化学发光分析机理探讨 | 第50-52页 |
2.3.5 电化学发光检测的实验条件选择 | 第52-56页 |
2.3.6 电化学发光检测let-7a的线性范围和检出限 | 第56-58页 |
2.3.7 电化学发光检测let-7a的特异性研究 | 第58-59页 |
2.3.8 癌细胞样品中let-7a含量分析及回收率实验 | 第59页 |
2.4 结论 | 第59-61页 |
第3章 Hemin/PE/SiO_2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免标记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MicroRNA | 第61-81页 |
3.1 引言 | 第61-62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62-65页 |
3.2.1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62-63页 |
3.2.2 Hemin/PEI/SiO_2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63-64页 |
3.2.3 玻碳修饰电极制备及HPSiNPs与单双链核酸的相互作用 | 第64页 |
3.2.4 电化学发光检测目标MicroRNA策略 | 第64-65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65-79页 |
3.3.1 HPSiNPs制备方法的选择及其吸附效率研究 | 第65-66页 |
3.3.2 Hemin与PEI/SiO_2复合纳米粒子间相互作用 | 第66-67页 |
3.3.3 HPSiNPs的表征 | 第67页 |
3.3.4 HPSiNPs与探针ss-DNA及ss-DNA/let-7a异源双链杂交体的相互作用研究 | 第67-69页 |
3.3.5 Nafion-CNTs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 第69-70页 |
3.3.6 不同存在形态下的HPSiNPs在Nafion-CNTs修饰玻碳电极表面的富集及其MicroRNA电化学发光分析机理探讨 | 第70-72页 |
3.3.7 实验条件优化 | 第72-76页 |
3.3.8 建议方法的线性范围、校准曲线、检出限及相对标准偏差 | 第76-77页 |
3.3.9 建议方法的选择性 | 第77-79页 |
3.3.10 样品分析 | 第79页 |
3.4 结论 | 第79-81页 |
第4章基于目标诱导纳米金在Nafion-碳纳米管-PVP界面富集及其免标记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MicroRNA | 第81-101页 |
4.1 引言 | 第81-83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83-85页 |
4.2.1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83-84页 |
4.2.2 金纳米粒子的合成 | 第84页 |
4.2.3 电化学发光传感界面的构建 | 第84-85页 |
4.2.4 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目标MicroRNA策略 | 第85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85-99页 |
4.3.1 传感界面材料的选择 | 第85-86页 |
4.3.2 AuNPs的表征及其分别与探针ss-DNA、ss-DNA/let-7a异源双链杂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行为研究 | 第86-87页 |
4.3.3 PVP在Nafion-CNTs修饰玻碳电极表面的组装 | 第87-89页 |
4.3.4 AuNPs在Nafion-CNTs/PVP修饰电极表面的选择性富集行为研究及可能的MicroRNA电化学发光传感策略 | 第89-92页 |
4.3.5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92-95页 |
4.3.6 传感界面的电化学发光分析特性 | 第95-96页 |
4.3.7 MicroRNA电化学发光传感界面的稳定性与重现性 | 第96-97页 |
4.3.8 MicroRNA电化学发光传感策略的特异性 | 第97-98页 |
4.3.9 人类乳腺癌细胞中let-7a含量分析及回收率实验 | 第98-99页 |
4.4 结论 | 第99-101页 |
结论 | 第101-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37页 |
致谢 | 第137-13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1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