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行波测距原理研究 | 第11-12页 |
1.2.2 行波波头检测技术研究 | 第12-13页 |
1.2.3 非对称支路的测距研究 | 第13-14页 |
1.3 复杂配电网行波测距的主要技术问题 | 第14-15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2章 基于时窗能量比和TEO能量算子两步法标定行波到达时刻 | 第17-27页 |
2.1 时窗能量比法 | 第17-19页 |
2.2 TEO能量算子 | 第19-20页 |
2.3 基于时窗能量比和TEO能量算子的两步法 | 第20-21页 |
2.4 仿真分析与对比 | 第21-26页 |
2.4.1 仿真程序介绍 | 第21-22页 |
2.4.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22-24页 |
2.4.3 仿真对比分析 | 第24-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含单相配电支路的复杂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测距技术研究 | 第27-38页 |
3.1 混合线路行波传输机理分析 | 第27-31页 |
3.1.1 混合线路相模变换研究 | 第27-28页 |
3.1.2 混合线路模量波速研究 | 第28页 |
3.1.3 行波传输过程分析 | 第28-31页 |
3.2 基于多模量时间差的行波测距法 | 第31-33页 |
3.2.1 故障支路判定 | 第31-32页 |
3.2.2 故障距离计算 | 第32页 |
3.2.3 算法流程 | 第32-33页 |
3.3 基于广域行波初始波头零模-线模时差关系的定位方法 | 第33-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4章 配电网故障定位系统软硬件开发 | 第38-50页 |
4.1 配电网故障定位系统行波检测装置硬件设计 | 第38-45页 |
4.1.1 行波检测装置硬件架构 | 第38-39页 |
4.1.2 行波检测装置硬件核心功能 | 第39-45页 |
4.2 配电网故障定位系统软件设计 | 第45-47页 |
4.2.1 软件设计总体架构 | 第45-46页 |
4.2.2 主站应用开发 | 第46-47页 |
4.3 故障定位程序开发环境及说明 | 第47-4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配电网故障行波测距实例仿真 | 第50-59页 |
5.1 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模型建立 | 第50-53页 |
5.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53-56页 |
5.2.1 故障发生在单相配电支路 | 第53-55页 |
5.2.2 故障发生在三相支路 | 第55-56页 |
5.3 算法适用性分析 | 第56-5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5-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