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前言 | 第9-17页 |
1.1 酵素的概述 | 第9-10页 |
1.1.1 酵素的定义 | 第9页 |
1.1.2 酵素的产品类型 | 第9-10页 |
1.2 酵素的研究概况 | 第10-13页 |
1.2.1 酵素发酵工艺的研究 | 第10页 |
1.2.2 酵素微生物组成的研究 | 第10-11页 |
1.2.3 酵素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主要作用 | 第11-12页 |
1.2.4 酵素发酵过程的研究 | 第12页 |
1.2.5 酵素的功能性研究 | 第12-13页 |
1.3 酵素产业发展现状 | 第13-14页 |
1.3.1 国外酵素产业发展现状 | 第13页 |
1.3.2 我国酵素产业发展现状 | 第13-14页 |
1.3.3 酵素产品标准的制定 | 第14页 |
1.4 番木瓜的概述 | 第14-15页 |
1.4.1 番木瓜的分布及主要营养价值 | 第14页 |
1.4.2 番木瓜的产品开发 | 第14-15页 |
1.5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5-17页 |
1.5.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5.2 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7-28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7-20页 |
2.1.1 实验原材料 | 第17页 |
2.1.2 实验菌株来源 | 第17页 |
2.1.3 试剂耗材 | 第17-18页 |
2.1.4 仪器与设备 | 第18-19页 |
2.1.5 主要溶液的配置 | 第19页 |
2.1.6 培养基的配置 | 第19-20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0-28页 |
2.2.1 自然发酵番木瓜酵素的制备 | 第20页 |
2.2.2 16S和18S测序分析酵素中的微生物组成 | 第20页 |
2.2.3 自然发酵番木瓜酵素中乳酸菌的筛选与鉴定 | 第20-22页 |
2.2.4 自然发酵番木瓜酵素中酵母菌的筛选与鉴定 | 第22-23页 |
2.2.5 复合发酵番木瓜酵素工艺的开发 | 第23-24页 |
2.2.6 两种番木瓜酵素发酵过程的研究 | 第24-25页 |
2.2.7 番木瓜酵素发酵过程体外抗氧化功能的研究 | 第25-26页 |
2.2.8 各种酵素产品品质的分析与比较 | 第26-27页 |
2.2.9 番木瓜酵素饮品配方的研究 | 第27-28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8-55页 |
3.1 自然发酵番木瓜酵素的微生物构成 | 第28-32页 |
3.1.1 番木瓜酵素中细菌的微生物组成 | 第28-30页 |
3.1.2 番木瓜酵素中真菌的微生物组成 | 第30-32页 |
3.2 乳酸菌的筛选与鉴定结果 | 第32-33页 |
3.2.1 乳酸菌形态特征 | 第32-33页 |
3.2.2 乳酸菌的鉴定结果 | 第33页 |
3.3 酵母菌的筛选与鉴定结果 | 第33-35页 |
3.3.1 酵母菌的形态特征 | 第33-34页 |
3.3.2 酵母菌的鉴定结果 | 第34-35页 |
3.4 复合发酵番木瓜酵素的最佳工艺 | 第35-36页 |
3.4.1 最佳菌种比例的确定 | 第35-36页 |
3.4.2 接种量的确定 | 第36页 |
3.4.3 发酵温度的确定 | 第36页 |
3.5 两种番木瓜酵素指标分析结果 | 第36-44页 |
3.5.1 pH和总酸的变化 | 第37-38页 |
3.5.2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 | 第38-39页 |
3.5.3 风味成分分析 | 第39-44页 |
3.6 两种番木瓜酵素抗氧化能力测定结果 | 第44-48页 |
3.6.1 还原力 | 第44-45页 |
3.6.2 DPPH·清除力 | 第45-46页 |
3.6.3 羟基自由基清除力 | 第46-47页 |
3.6.4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力 | 第47-48页 |
3.7 酵素产品的分析与比较结果 | 第48-52页 |
3.7.1 番木瓜酵素的pH、总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 第48-50页 |
3.7.2 各种酵素产品的抗氧化能力 | 第50-52页 |
3.8 番木瓜酵素饮品配方的确定 | 第52-55页 |
4 结论 | 第55-57页 |
4.1 全文总结 | 第55页 |
4.2 论文的创新点 | 第55-56页 |
4.3 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56-57页 |
5 展望 | 第57-58页 |
6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7 致谢 | 第64-65页 |
附录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