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时代语境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10-19页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2页
        (一)研究背景第10-11页
        (二)研究意义第11-12页
    二、文献综述第12-17页
        (一)国内研究现状第12-15页
        (二)国外研究现状第15-17页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7-18页
        (一)基本思路第17页
        (二)研究方法第17-18页
    四、研究创新点第18-19页
一、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相关理论第19-30页
    (一)核心概念界定第19-22页
        1.意识形态第19-20页
        2.主流意识形态第20-21页
        3.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第21-22页
    (二)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理论依据第22-30页
        1.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观第22-26页
        2.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第26-30页
二、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时代语境第30-35页
    (一)全球化条件下不同思想文化的博弈第30-31页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多元社会思潮的激荡第31-32页
    (三)互联网背景下意识形态认同路径的嬗变第32-33页
    (四)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内部环境的变化第33-35页
三、时代语境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35-49页
    (一)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存在的问题第35-43页
        1.表象化认同第36-38页
        2.概念化认同第38-40页
        3.功利化认同第40-41页
        4.自我化认同第41-43页
    (二)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43-49页
        1.多元社会思潮对主流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冲击第43-44页
        2.经济市场化使主流意识形态整合难度加大第44-45页
        3.信息网络化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影响第45-46页
        4.全方位主流意识形态建构环境有待优化第46-47页
        5.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与大学生生活实际结合不紧第47-49页
四、时代语境下加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方法要求第49-54页
    (一)科学化教育与生活化教育相结合第49-50页
    (二)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契合第50页
    (三)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衔接第50-51页
    (四)现实教育与网络教育相融合第51-52页
    (五)普遍教育与重点教育相配合第52-54页
五、时代语境下加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路径选择第54-75页
    (一)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第54-60页
        1.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地位第54-55页
        2.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感染力和传播力第55-56页
        3.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作用第56-59页
        4.挖掘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的价值导向作用第59-60页
    (二)发挥网络新媒体的教育引导功能第60-64页
        1.掌握网络舆论话语权第60-61页
        2.建设网上传播阵地第61-62页
        3.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第62-63页
        4.培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第63-64页
    (三)优化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环境第64-70页
        1.培育良好的学校育人环境第64-66页
        2.营造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第66-67页
        3.创造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第67-69页
        4.构建良好的大学生朋辈教育环境第69-70页
    (四)拓展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实践平台第70-75页
        1.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第71页
        2.开拓大学生社会实践渠道第71-72页
        3.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第72-73页
        4.彰显学生团体的自我教育作用第73-75页
结语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1页
附录第81-8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9-90页
致谢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数据时代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研究
下一篇:普通高校学生国防教育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