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基于2-羟基苯三甲酸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以及性质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5页
    1.1 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概述第11-12页
    1.2 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方法第12-13页
        1.2.1 水热(hydrotherma)与溶剂热(solvothermalmethod)第12页
        1.2.2 溶液法(solutionmethod)第12页
        1.2.3 微波合成法(microwavesynthesis)第12页
        1.2.4 其它合成方法第12-13页
    1.3 配位聚合物的应用第13-19页
        1.3.1 薄膜与器件第13-14页
        1.3.2 能源转换与存储第14-15页
        1.3.3 燃料电池第15-16页
        1.3.4 光催化水氧化第16-18页
        1.3.5 硅氰化反应第18-19页
    1.4 含羟基的苯羧酸类配位聚合物研究进展第19-22页
    1.5 本课题的选题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第22-23页
        1.5.1 选题意义第22页
        1.5.2 主要研究内容第22-23页
    1.6 实验方法第23-25页
        1.6.1 主要试剂第23页
        1.6.2 主要反应仪器第23-24页
        1.6.3 实验表征仪器第24-25页
第二章 2-羟基苯三甲酸锌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质的研究第25-51页
    2.1 引言第25-26页
    2.2 锌体系配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第26-39页
        2.2.1 锌体系配合物的合成第26-27页
        2.2.2 配合物1-7的晶体数据第27-29页
        2.2.3 配合物[Zn(H_2Obtc)(H_2O)_3](1)的晶体结构第29-31页
        2.2.4 配合物[Zn_4(Obtc)_2(bpye)(H_2O)_4]·H_2O(2)的晶体结构第31-33页
        2.2.5 配合物[Zn(H_2Obtc)(bpy)(H_2O)]·H_2O(3)的晶体结构第33-34页
        2.2.6 配合物[Zn_2(Obtc)(bpy)_(0.5)](4)的晶体结构第34-36页
        2.2.7 配合物[Zn_2(Obtc)(phen)(H_2O)_2](6)的晶体结构第36-37页
        2.2.8 配合物[Zn_2(Obtc)(H_2O)_2]·H_2O(7)的晶体结构第37-39页
    2.3 表征与分析第39-45页
        2.3.1 元素分析第39-40页
        2.3.2 粉末衍射第40-41页
        2.3.3 热稳定性分析第41-43页
        2.3.4 红外谱图分析第43-44页
        2.3.5 荧光性能分析第44-45页
    2.4 荧光检测水体中金属离子第45-47页
        2.4.1 实验方法第45页
        2.4.2 荧光猝灭效果分析第45-47页
    2.5 硅氰化反应第47-50页
        2.5.1 实验方法第47页
        2.5.2 实验结果分析第47-50页
    2.6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三章 2-羟基苯三甲酸锰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质的研究第51-74页
    3.1 引言第51页
    3.2 锰体系配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第51-65页
        3.2.1 锰体系配合物合成第51-52页
        3.2.2 配合物8-14的晶体数据第52-54页
        3.2.3 配合物[Mn_2(Obtec)(bpy)(H_2O)_4]·2H_2O(9)的晶体结构第54-55页
        3.2.4 配合物[Mn_2(H_2Obtc)_2(phen)_2(H_2O)_2](10)的晶体结构第55-57页
        3.2.5 配合物[Mn_2(Obtc)(phen)_2(H_2O)]·H_2O(11)的晶体结构第57-59页
        3.2.6 配合物[Mn_3(Obtec)_2(bpyE)_2(H_2O)_2]·H_2O(12)的晶体结构第59-60页
        3.2.7 配合物[Mn_2(Obtc)(bpy)(H_2O)3]·2H_2O(13)的晶体结构第60-62页
        3.2.8 配合物[Mn_4(Obtc)_2(bpye)_2(H_2O)_5]·7H_2O(14)的晶体结构第62-65页
    3.3 表征与分析第65-69页
        3.3.1 元素分析第65页
        3.3.2 粉末衍射第65-66页
        3.3.3 热稳定性分析第66-68页
        3.3.4 红外谱图分析第68-69页
    3.4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69-70页
        3.4.1 循环伏安扫描第69-70页
        3.4.2 结果与讨论第70页
    3.5 光催化水氧化性能测试第70-73页
        3.5.1 光催化水氧化性能的研究方法第70-71页
        3.5.2 结果与讨论第71-73页
    3.6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第74-76页
    4.1 结论第74-75页
    4.2 展望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7页
致谢第87-8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88-89页
附录A:各配合物的原子坐标(×10~4)和温度因子(×10~3(?)~2)第89-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硫化铟复合半导体光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下一篇:钒酸铋基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