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3-45页 |
1.1 金属–有机材料的概述 | 第13-16页 |
1.2 金属–有机多面体材料 | 第16-35页 |
1.2.1 金属–有机多面体的分类 | 第16-21页 |
1.2.2 金属–有机多面体的设计与合成 | 第21-28页 |
1.2.2.1 金属中心 | 第21页 |
1.2.2.2 有机连接器 | 第21-28页 |
1.2.3 金属–有机多面体的合成 | 第28-29页 |
1.2.4 金属–有机多面体的应用 | 第29-35页 |
1.3 配位聚合物材料 | 第35-37页 |
1.4 钒基金属–有机材料 | 第37-43页 |
1.4.1 钒基金属–有机多面体的研究现状 | 第37-42页 |
1.4.2 钒基配位聚合物的研究现状 | 第42-43页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43-45页 |
第二章 四边形和/或五边形的钒氧簇与均苯三甲酸构筑金属有机多面体 | 第45-62页 |
2.1 引言 | 第45-46页 |
2.2 试剂与测试表征方法 | 第46-47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46-47页 |
2.2.2 测试表征手段 | 第47页 |
2.3 化合物的制备 | 第47-48页 |
2.3.1 化合物1 的合成 | 第47页 |
2.3.2 化合物2 的合成 | 第47-48页 |
2.3.3 化合物3 的合成 | 第48页 |
2.3.4 化合物4 的合成 | 第48页 |
2.3.5 化合物5 的合成 | 第48页 |
2.4 晶体结构 | 第48-58页 |
2.4.1 晶体数据 | 第48-51页 |
2.4.2 晶体中钒基SBUs的类型 | 第51页 |
2.4.3 晶体结构描述 | 第51-58页 |
2.5 化合物的表征 | 第58-59页 |
2.5.1 粉末X–射线衍射 | 第58-59页 |
2.5.2 热重分析 | 第59页 |
2.5.3 红外光谱 | 第59页 |
2.6 化合物4的Cs~+交换性质的研究 | 第59-61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三章 五核钒氧簇和均苯三甲酸构筑金属有机多面体 | 第62-74页 |
3.1 引言 | 第62-63页 |
3.2 试剂与测试表征方法 | 第63-64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63页 |
3.2.2 测试表征手段 | 第63-64页 |
3.3 化合物6的制备 | 第64页 |
3.4 化合物6的晶体结构 | 第64-71页 |
3.4.1 化合物6 的晶体数据 | 第64-66页 |
3.4.2 化合物6 的晶体结构 | 第66-71页 |
3.5 化合物6的表征 | 第71-72页 |
3.5.1 X–射线粉末衍射 | 第71页 |
3.5.2 红外分析 | 第71-72页 |
3.5.3 热重分析 | 第72页 |
3.6 磁性研究 | 第72-73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四章 四价单核钒与尺寸不同的三齿羧酸配体构筑二维多孔配位聚合物 | 第74-89页 |
4.1 引言 | 第74-76页 |
4.2 试剂与测试表征方法 | 第76页 |
4.2.1 实验试剂 | 第76页 |
4.2.2 测试表征手段 | 第76页 |
4.3 化合物的制备 | 第76-77页 |
4.3.1 化合物7 的合成 | 第76-77页 |
4.3.2 化合物8 的合成 | 第77页 |
4.4 晶体结构 | 第77-83页 |
4.4.1 晶体数据 | 第77-79页 |
4.4.2 晶体结构描述 | 第79-83页 |
4.5 化合物的表征 | 第83-87页 |
4.5.1 X–射线粉末衍射 | 第83-84页 |
4.5.2 红外分析 | 第84-85页 |
4.5.3 热重分析 | 第85页 |
4.5.4 X–射线光电子能谱 | 第85-86页 |
4.5.5 氮气吸附研究 | 第86-87页 |
4.6 有机催化性质的研究 | 第87-88页 |
4.6.1实验 | 第87页 |
4.6.2 讨论 | 第87-88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109页 |
致谢 | 第109-111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