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7型卧式加工中心立柱特性分析及优化设计
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0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5-18页 |
1.2.1 机床动静态特性分析 | 第15-16页 |
1.2.2 结构拓扑优化设计 | 第16-18页 |
1.2.3 满意度理论 | 第18页 |
1.3 课题的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卧式加工中心建模及静态特性分析 | 第20-28页 |
2.1 静态特性分析的基本理论 | 第20-22页 |
2.1.1 有限元法 | 第20-21页 |
2.1.2 静力分析 | 第21-22页 |
2.2 卧式加工中心建模 | 第22-24页 |
2.2.1 卧式加工中心CAD模型 | 第22-23页 |
2.2.2 卧式加工中心有限元模型 | 第23-24页 |
2.3 卧式加工中心静态特性分析 | 第24-26页 |
2.3.1 切削力的计算 | 第24页 |
2.3.2 卧式加工中心工况划分 | 第24-25页 |
2.3.3 卧式加工中心静力分析 | 第25-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卧式加工中心结合面建模及动态特性分析 | 第28-42页 |
3.1 动态特性分析的基本理论 | 第28-30页 |
3.1.1 模态分析 | 第28-29页 |
3.1.2 谐响应分析 | 第29-30页 |
3.2 卧式加工中心结合面建模 | 第30-38页 |
3.2.1 机械结合面研究概况 | 第30-31页 |
3.2.2 结合面建模方法 | 第31-32页 |
3.2.3 卧式加工中心结合面虚拟介质参数识别 | 第32-37页 |
3.2.4 结合面虚拟介质参数计算及有限元建模 | 第37-38页 |
3.3 卧式加工中心动态特性分析 | 第38-41页 |
3.3.1 模态分析 | 第38-40页 |
3.3.2 谐响应分析 | 第40-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立柱的拓扑优化设计 | 第42-52页 |
4.1 拓扑优化理论概述 | 第42-45页 |
4.1.1 拓扑优化方法 | 第43-44页 |
4.1.2 拓扑优化求解算法 | 第44-45页 |
4.2 立柱拓扑优化数学模型 | 第45-47页 |
4.2.1 折衷规划法 | 第45页 |
4.2.2 满意度理论 | 第45-47页 |
4.2.3 多目标拓扑优化数学模型 | 第47页 |
4.3 立柱拓扑优化过程及结果分析 | 第47-51页 |
4.3.1 立柱有限元模型前处理 | 第47-48页 |
4.3.2 不同权重比下优化结果分析 | 第48-5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立柱拓扑模型的尺寸优化设计 | 第52-63页 |
5.1 试验设计 | 第52-56页 |
5.1.1 试验设计方法 | 第52-53页 |
5.1.2 Box-Behnken试验设计 | 第53-54页 |
5.1.3 响应面模型 | 第54-56页 |
5.2 试验响应面图形分析 | 第56-59页 |
5.2.1 质量指标响应面 | 第56-57页 |
5.2.2 最大变形量指标响应面 | 第57页 |
5.2.3 最大应力值指标响应面 | 第57-58页 |
5.2.4 一阶固有频率指标响应面 | 第58-59页 |
5.3 最优方案选择 | 第59-61页 |
5.3.1 灰色关联分析 | 第59-60页 |
5.3.2 灰色关联系数 | 第60页 |
5.3.3 灰色关联度 | 第60-61页 |
5.4 优化结果验证 | 第61-6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3-65页 |
全文总结 | 第63-64页 |
研究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撰写及录用的学术论文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