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7-28页 |
·选题背景 | 第17-19页 |
·选题意义 | 第19-21页 |
·理论意义 | 第19-20页 |
·实践价值 | 第20-21页 |
·研究范围的界定 | 第21-24页 |
·本文研究的基本问题 | 第21-22页 |
·研究对象的界定 | 第22-24页 |
·研究对象选择 | 第24页 |
·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26-28页 |
·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研究思路 | 第27-28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 | 第28-45页 |
·创新理论与相关研究 | 第28-31页 |
·熊彼特创新理论 | 第28-30页 |
·创新的不同定义 | 第30页 |
·创新理论发展 | 第30-31页 |
·自主创新理论与相关研究 | 第31-38页 |
·自主创新的含义 | 第31-33页 |
·自主创新的种类 | 第33-34页 |
·自主创新与技术创新 | 第34-36页 |
·企业自主创新特征 | 第36-37页 |
·促进自主创新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 第37-38页 |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理论及研究 | 第38-43页 |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内涵 | 第38-39页 |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本质 | 第39页 |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及评价指标 | 第39-41页 |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途径 | 第41-43页 |
·研究总结评价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3章 科技企业自主创新综合分析 | 第45-60页 |
·我国自主创新优势 | 第45-48页 |
·发展迅猛,科技企业数量激增 | 第45-46页 |
·研发经费投入增加 | 第46-47页 |
·科技活动人员总量逐年增加 | 第47页 |
·创新产品销售收入增长 | 第47-48页 |
·科技项目数量与专利申请数量明显增多 | 第48页 |
·我国自主创新劣势 | 第48-55页 |
·研究与实验发展环节 | 第49-53页 |
·工程化开发环节 | 第53-54页 |
·商业化环节 | 第54-55页 |
·制约科技企业自主创新的因素 | 第55-59页 |
·缺乏企业家精神 | 第55-56页 |
·缺乏自身积累,尤其缺乏智力资本积累 | 第56-57页 |
·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 | 第57页 |
·缺乏和谐的创新氛围 | 第57-58页 |
·缺乏健全的关系网络和行业协会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4章 科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机理模型与理论假设 | 第60-75页 |
·概念模型提出的理论背景 | 第60-64页 |
·模型中的自变量—影响自主创新能力的因素 | 第60-63页 |
·模型中的因变量—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 | 第63-64页 |
·科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机理的概念模型 | 第64-65页 |
·科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机理的理论假设 | 第65-72页 |
·企业家精神与自主创新能力 | 第65-66页 |
·智力资本与自主创新能力 | 第66-68页 |
·资源整合与自主创新能力 | 第68-69页 |
·创新氛围与自主创新能力 | 第69-70页 |
·关系网络与自主创新能力 | 第70-71页 |
·行业协会与自主创新能力 | 第71-72页 |
·结构模型与假设总结 | 第72-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5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 第75-96页 |
·变量测度 | 第75-80页 |
·因变量测度 | 第75-76页 |
·自变量测度 | 第76-80页 |
·问卷设计 | 第80-83页 |
·问卷设计原则 | 第80-81页 |
·问卷设计内容 | 第81页 |
·问卷设计过程 | 第81-83页 |
·数据收集过程 | 第83-85页 |
·样本选择 | 第83页 |
·调研对象选择 | 第83-84页 |
·大规模调研:问卷调查法——滚雪球调研 | 第84-85页 |
·数据缺失处理 | 第85页 |
·数据整理与样本情况 | 第85-91页 |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 第85-88页 |
·数据合并有效性分析 | 第88-91页 |
·研究方法——结构方程模型 | 第91-95页 |
·结构方程模型基本概述 | 第92-93页 |
·结构方程模型的基本分析步骤 | 第93-94页 |
·结构方程模型的优缺点及其在本文中的适用性 | 第94-95页 |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第6章 科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实证研究 | 第96-124页 |
·因子分析 | 第96-100页 |
·探索性因子分析 | 第96-100页 |
·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100页 |
·问卷信度与效度检验 | 第100-106页 |
·变量类型 | 第101页 |
·信度分析 | 第101-102页 |
·效度分析 | 第102-106页 |
·相关性分析 | 第106-108页 |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SEM)的实证分析与结果 | 第108-119页 |
·SEM 模型的建立 | 第108-109页 |
·初始SEM 模型评估 | 第109-110页 |
·SEM 模型修正 | 第110-111页 |
·假设检验 | 第111-115页 |
·科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制约因素的影响力大小分析 | 第115-119页 |
·研究结果讨论 | 第119-123页 |
·企业家精神与自主创新能力 | 第119-120页 |
·智力资本与自主创新能力 | 第120页 |
·资源整合与自主创新能力 | 第120-121页 |
·创新氛围与自主创新能力 | 第121-122页 |
·关系网络与自主创新能力 | 第122-123页 |
·行业协会与自主创新能力 | 第123页 |
·本章小结 | 第123-124页 |
第7章 科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途径研究 | 第124-149页 |
·提升科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选择 | 第125-128页 |
·坚持企业为创新主体的战略 | 第125-126页 |
·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才战略 | 第126页 |
·坚持科学技术优先发展战略 | 第126页 |
·坚持合作创新战略 | 第126-127页 |
·坚持集中优势重点突破的战略 | 第127页 |
·坚持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主导战略 | 第127-128页 |
·坚持知识产权保护战略 | 第128页 |
·提升科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基本措施 | 第128-138页 |
·培育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家精神的积极作用 | 第129-130页 |
·坚持智力资本的积累,发挥智力资本的积极作用 | 第130-132页 |
·加强资源整合,发挥资源整合的积极作用 | 第132-134页 |
·营造创新氛围,发挥创新氛围的积极作用 | 第134-136页 |
·健全关系网络,发挥关系网络的积极作用 | 第136-137页 |
·发展行业协会,发挥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 | 第137-138页 |
·提升科技企业自主研发能力的途径 | 第138-142页 |
·切实制定自主研发规划 | 第138-139页 |
·精心选择自主研发方向 | 第139页 |
·合理设定自主研发目标 | 第139页 |
·科学选择自主研发途径 | 第139-140页 |
·努力构建多层面的自主研发体系 | 第140-142页 |
·加强自主研发组织与实施 | 第142页 |
·提升科技企业生产制造能力的途径 | 第142-144页 |
·采取柔性制造技术 | 第142-143页 |
·不断创新工艺 | 第143页 |
·优化技术工人结构 | 第143页 |
·严格质量检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 第143-144页 |
·提升科技企业市场营销能力的途径 | 第144-148页 |
·坚持品牌营销,提升产品价值能力 | 第144-145页 |
·科学4PS 营销,提升市场销售能力 | 第145-147页 |
·不断营销创新,提升持续营销能力 | 第147-148页 |
·本章小结 | 第148-149页 |
第8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 第149-153页 |
·研究的基本结论 | 第149-150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50-151页 |
·研究不足 | 第151页 |
·研究展望 | 第151-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153-160页 |
附录 | 第160-165页 |
附录1 调研访谈提纲 | 第160-161页 |
附录2 科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调查问卷 | 第161-165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65-167页 |
致谢 | 第1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