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微生物分类学(系统微生物学)论文--应用微生物学论文

盐霉素高产机制解析及菌株改造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32页
    1.1 盐霉素的研究现状第12-20页
        1.1.1 盐霉素的生物合成研究进展第13-16页
        1.1.2 盐霉素的发酵工程研究进展第16-18页
        1.1.3 盐霉素产生菌的代谢工程改造第18-20页
    1.2 基因组指导下代谢工程改造概述第20-25页
        1.2.1 阿维菌素产生菌代谢工程改造第20-21页
        1.2.2 克拉维酸产生菌代谢工程改造第21-22页
        1.2.3 井冈霉素产生菌代谢工程改造第22-23页
        1.2.4 达托霉素产生菌代谢工程改造第23-25页
    1.3 比较基因组研究进展第25-29页
        1.3.1 红霉素产生菌比较基因组研究第25-28页
        1.3.2 普那霉素产生菌比较基因组研究第28-29页
    1.4 比较功能基因组研究进展第29-30页
        1.4.1 利福霉素产生菌的比较功能基因组研究第29-30页
    1.5 研究内容和目的第30-32页
        1.5.1 研究内容第30-31页
        1.5.2 研究目的第31-32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32-53页
    2.1 研究中所用菌株第32-34页
    2.2 研究中所用质粒第34-38页
    2.3 研究中所用引物第38-45页
    2.4 研究中所用培养基第45-46页
    2.5 研究中所用培养基第46-47页
    2.6 实验方法第47-53页
第三章 比较功能基因组对盐霉素高产机理的解析第53-68页
    3.1 前言第53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53-66页
        3.2.1 高产菌株S.albus BK3-25 与野生型DSM41398 表型比较第53-54页
        3.2.2 S.albus BK3-25 全基因组图谱构建和基本特征第54-57页
        3.2.3 S.albus BK3-25与S.albus DSM41398 基因组比较第57-59页
        3.2.4 Det-I和 PKS-6 缺失显著提高盐霉素产量第59-60页
        3.2.5 转录调控因子突变提高盐霉素合成基因簇转录水平第60-63页
        3.2.6 关键转录调控因子回补使盐霉素合成基因簇转录恢复到接近野生型水平第63-64页
        3.2.7 组合缺失关键转录调控因子进一步提高盐霉素合成基因簇转录和产量第64-65页
        3.2.8 组合缺失大片段和关键转录调控因子提高盐霉素产量和转录水平第65-66页
    3.3 小结第66-68页
第四章 盐霉素高产菌株的定向高产改造第68-77页
    4.1 前言第68-69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69-76页
        4.2.1 BK3-25中PKS生物合成基因簇的转录量分析第69-70页
        4.2.2 竞争基因簇中断促进产量提高第70-72页
        4.2.3 胞内前体浓度的定量确定盐霉素生物合成前体供应的限速步骤第72-73页
        4.2.4 乙基丙二酰辅酶A合成途径强化对盐霉素产量的贡献第73-74页
        4.2.5 串联表达关键基因进一步提高盐霉素产量第74-76页
    4.3 小结第76-77页
第五章 豆油促进盐霉素产量提高的分子机理第77-87页
    5.1 前言第77-78页
    5.2 结果与讨论第78-87页
        5.2.1 S.albus的豆油偏好性研究第78页
        5.2.2 不同豆油添加量下的盐霉素产量第78-79页
        5.2.3 不同豆油添加量下的转录组分析第79-81页
        5.2.4 不同豆油添加下生物量研究第81-83页
        5.2.5 初级代谢途径的弱化第83-87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87-89页
    6.1 总结第87页
    6.2 研究创新点第87页
    6.3 展望第87-89页
参考文献第89-93页
致谢第93-9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甲基色氨酸生物合成途径中甲基转移酶MarI晶体结构功能研究
下一篇:中国南海北部陆坡沉积物古菌多样性及丰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