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教育机构建筑及科学研究机构建筑论文

湖南传统书院空间设计研究

摘要第9-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1章 绪论第12-25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3-14页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4-21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9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19-21页
    1.4 研究方法第21-22页
    1.5 研究内容及研究框架第22-25页
第2章 书院的历史沿革及文化发展第25-36页
    2.1 书院的起源与发展概述第25-27页
        2.1.1 起源第25-26页
        2.1.2 兴盛第26-27页
        2.1.3 嬗变第27页
    2.2 书院建筑文化探源第27-33页
        2.2.1 天文学下的“天人合一”第27-28页
        2.2.2 儒家学派下的“礼乐相成”第28-32页
        2.2.3 “寓教于景”下的书院建筑第32-33页
    2.3 书院制度文化探源第33-35页
        2.3.1 德学兼顾的教学制度第33-34页
        2.3.2 注重公益的藏书制度第34页
        2.3.3 崇尚伦理的祭祀制度第34-35页
    2.4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3章 湖南书院的发展与建筑空间分析第36-54页
    3.1 湖南书院发展的现状第36-39页
    3.2 岳麓书院的空间形态分析第39-49页
        3.2.1 空间组织与表达第39-43页
        3.2.2 空间功能与环境分析第43-45页
        3.2.3 空间形态与细节分析第45-49页
    3.3 相关书院建筑空间设计比较分析第49-51页
        3.3.1 传统书院空间特点分析第49-50页
        3.3.2 教育建筑空间营造分析第50-51页
    3.4 湖南书院建筑空间特色及问题总结第51-53页
        3.4.1 书院建筑空间设计特色提炼第51页
        3.4.2 书院建筑空间现存问题总结第51-53页
    3.5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4章 书院空间设计体系的再建构第54-58页
    4.1 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第54-55页
        4.1.1 传承优秀书院文化精神第54-55页
        4.1.2 传统书院文化对书院发展的价值导向第55页
    4.2 古今建筑形制兼容并蓄性第55-56页
    4.3 建筑空间功能复合性第56页
    4.4 空间设计的体验性和交互性第56-57页
    4.5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5章 潭洲书院建筑空间设计实践第58-85页
    5.1 潭州书院项目介绍第58-71页
        5.1.1 项目背景第58-60页
        5.1.2 设计选址第60-64页
        5.1.3 自然环境第64-68页
        5.1.4 社会人文环境第68-71页
    5.2 潭洲书院空间设计概念第71-74页
        5.2.1 隐于山市的建筑形态特征第73-74页
        5.2.2 显于情岚的湖湘文化情怀第74页
    5.3 潭洲书院建筑空间功能分析第74-77页
    5.4 潭州书院交通流线设计分析第77-80页
    5.5 回归“体验式”建筑理念的表达第80-84页
        5.5.1 三色玻璃廊道设计第80-82页
        5.5.2 空中书阁规划设计第82-83页
        5.5.3 梯田景观空间营造第83-84页
    5.6 本章小结第84-85页
第6章 结语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8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第88-89页
图表目录第89-91页
附录1 论文研究中潭州书院建筑设计图纸第91-95页
致谢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寄宿制初中学校学生应对方式、心理弹性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
下一篇:小学英语CALLA模式教学对英语学习兴趣、英语学习成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