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0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 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1.1 模型修正、数据分析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1.2 评估方法研究现状 | 第10页 |
1.1.3 预警机制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 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11-12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优越性 | 第12-16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1.3.2 研究方法和优越性 | 第14-16页 |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工作 | 第16-18页 |
第二章 连续刚构桥健康监测系统及实施情况 | 第18-29页 |
2.1 麻昭监测系统概述 | 第18-20页 |
2.2 具体实施情况 | 第20-26页 |
2.2.1 测点布置与传感器选型 | 第20-24页 |
2.2.2 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 | 第24-26页 |
2.3 预期的数据处理和评估方法 | 第26-28页 |
2.3.1 数据处理和分析 | 第26页 |
2.3.2 安全预警与综合评估 | 第26-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基准模型修正 | 第29-40页 |
3.1 基于施工监控的模型修正 | 第29-36页 |
3.1.1 剪力滞系数 | 第30-31页 |
3.1.2 混凝土弹模的现场测试 | 第31页 |
3.1.3 利用最小二乘法调整参数 | 第31-34页 |
3.1.4 变形和应力监控结果分析 | 第34-36页 |
3.2 基于荷载试验修正模型 | 第36-39页 |
3.2.1 基于动载试验的数据分析 | 第36-37页 |
3.2.2 冲击效应的简化分析 | 第37页 |
3.2.3 有限元模型的修正 | 第37-3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数据预处理及异常值的初步诊断 | 第40-60页 |
4.1 预处理的理论基础——Fourier变换和小波分析 | 第40-41页 |
4.2 温度数据预处理 | 第41-50页 |
4.2.1 小波分解 | 第45-47页 |
4.2.2 分解层次 | 第47-50页 |
4.3 应变数据预处理 | 第50-59页 |
4.3.1 异常值的初步诊断和处理 | 第51-52页 |
4.3.2 小波分解 | 第52-54页 |
4.3.3 应变数据的相关性 | 第54-5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数据的二次处理及特征值的提取 | 第60-77页 |
5.1 去噪后数据的统计分析 | 第60-67页 |
5.1.1 应变的统计分析 | 第60-63页 |
5.1.2 温度对应变的影响 | 第63-67页 |
5.2 周期规律及趋势分析 | 第67-70页 |
5.2.1 温度的周期规律 | 第67-69页 |
5.2.2 应变的趋势分析 | 第69-70页 |
5.3 位移与应力之间的关系 | 第70-7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第六章 系统评估及安全预警理论研究 | 第77-96页 |
6.1 规范中的桥梁技术状况分类 | 第77-82页 |
6.1.1 桥梁技术状况的评定 | 第77-79页 |
6.1.2 承载能力评定 | 第79-80页 |
6.1.3 桥梁分级预警规律总结 | 第80-81页 |
6.1.4 分级预警模型 | 第81-82页 |
6.2 基于监测数据的安全阈值选择与计算 | 第82-86页 |
6.2.1 数据准备 | 第82-84页 |
6.2.2 四个临界点阈值选择 | 第84-86页 |
6.3 四类桥梁评估方法 | 第86-90页 |
6.3.1 测试值累积量进行桥梁分类Ⅰ | 第86页 |
6.3.2 变形数据与应力数据校核评估Ⅱ | 第86-87页 |
6.3.3 监测数据趋势分析Ⅲ | 第87-88页 |
6.3.4 定期检查数据Ⅳ | 第88-90页 |
6.4 综合评估(Ⅰ、Ⅱ、Ⅲ、Ⅳ) | 第90-95页 |
6.4.1 层次模型 | 第90-91页 |
6.4.2 权重的计算 | 第91-93页 |
6.4.3 等级隶属度和区间运算 | 第93-94页 |
6.4.4 具体评估 | 第94-95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第七章 总结展望 | 第96-99页 |
全文总结 | 第96-98页 |
工作展望 | 第98-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 第102-103页 |
致谢 | 第103-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