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元认知训练设计及效果评估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0-30页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1.2 元认知的概念 | 第11-16页 |
1.2.1 元认知是一种自我调控能力 | 第11-12页 |
1.2.2 元认知是一种高级心理过程 | 第12页 |
1.2.3 元认知是一种自我调节策略 | 第12-13页 |
1.2.4 元认知是一种智力 | 第13-16页 |
1.3 元认知的理论 | 第16-20页 |
1.3.1 元认知经典理论 | 第16-17页 |
1.3.2 元认知监控理论 | 第17-20页 |
1.4 元认知的测量 | 第20-23页 |
1.4.1 在线测量(on-line) | 第20-21页 |
1.4.2 离线测量(off-line) | 第21-23页 |
1.5 国内外关于元认知训练的研究进展 | 第23-30页 |
1.5.1 通用型元认知训练 | 第23-25页 |
1.5.2 一般学科元认知训练 | 第25-26页 |
1.5.3 具体学科元认知训练 | 第26-30页 |
第2章 问题提出与研究框架 | 第30-33页 |
2.1 问题提出 | 第30-32页 |
2.1.1 以往研究的不足 | 第30-31页 |
2.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31-32页 |
2.2 研究框架 | 第32-33页 |
第3章 研究一:编制他评版小学生元认知问卷 | 第33-41页 |
3.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33页 |
3.2 编制过程与方法 | 第33-35页 |
3.2.1 问卷的理论框架 | 第33页 |
3.2.2 问卷的编制 | 第33-34页 |
3.2.3 问卷的施测 | 第34-35页 |
3.2.4 施测过程 | 第35页 |
3.2.5 数据处理 | 第35页 |
3.3 研究结果 | 第35-39页 |
3.3.1 项目分析 | 第35-36页 |
3.3.2 探索性因素分析 | 第36-37页 |
3.3.3 验证性因素分析 | 第37-38页 |
3.3.4 信度检验 | 第38页 |
3.3.5 效度分析 | 第38-39页 |
3.4 讨论 | 第39-41页 |
第4章 研究二:设计小学生元认知训练方案 | 第41-51页 |
4.1 研究目的 | 第41页 |
4.2 研究方法 | 第41页 |
4.3 设计过程 | 第41-48页 |
4.3.1 训练目标 | 第41页 |
4.3.2 训练对象 | 第41-42页 |
4.3.3 设计手段 | 第42-48页 |
4.3.4 训练工具 | 第48页 |
4.4 研究结果 | 第48-50页 |
4.4.1 教师元认知训练方案 | 第48-49页 |
4.4.2 学生元认知训练方案 | 第49-50页 |
4.5 讨论 | 第50-51页 |
第5章 研究三:评估元认知训练效果 | 第51-65页 |
5.1 研究目的 | 第51页 |
5.2 研究方法 | 第51-52页 |
5.2.1 被试 | 第51页 |
5.2.2 实验设计与材料 | 第51-52页 |
5.2.3 实验程序 | 第52页 |
5.2.4 统计方法 | 第52页 |
5.3 结果 | 第52-63页 |
5.3.1 NY小学 | 第52-56页 |
5.3.2 LY小学 | 第56-59页 |
5.3.3 LT小学 | 第59-61页 |
5.3.4 GLK小学 | 第61-63页 |
5.4 讨论 | 第63-65页 |
5.4.1 训练效果的不一致性 | 第63-64页 |
5.4.2 训练效果的个体差异 | 第64-65页 |
第6章 总讨论 | 第65-67页 |
第7章 本研究的结论与启示 | 第67-70页 |
7.1 本研究的结论 | 第67页 |
7.2 本研究的启示 | 第67-69页 |
7.2.1 提高教师的元认知水平 | 第67-68页 |
7.2.2 保证训练的时长 | 第68页 |
7.2.3 提供针对学生训练的样例 | 第68页 |
7.2.4 采用问题情境方式进行训练 | 第68-69页 |
7.3 本研究的不足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8页 |
附录 | 第78-82页 |
致谢 | 第82-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