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前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36页 |
1.1 犯罪与攻击 | 第11-15页 |
1.1.1 犯罪的概念 | 第11页 |
1.1.2 攻击的概念及分类 | 第11-12页 |
1.1.3 攻击行为的社会认知理论 | 第12-15页 |
1.2 儿童期虐待 | 第15-22页 |
1.2.1 儿童期虐待的界定 | 第15-16页 |
1.2.2 儿童期虐待的形式 | 第16-18页 |
1.2.3 儿童期虐待的依恋理论 | 第18页 |
1.2.4 儿童期虐待的现状 | 第18-20页 |
1.2.5 儿童期虐待的影响 | 第20-22页 |
1.3 早期适应不良图式 | 第22-31页 |
1.3.1 早期适应不良图式的定义 | 第22-23页 |
1.3.2 早期适应不良图式的种类 | 第23-26页 |
1.3.3 早期适应不良图式的起源 | 第26-28页 |
1.3.4 早期适应不良图式的相关研究 | 第28-31页 |
1.4 家庭功能 | 第31-36页 |
1.4.1 家庭功能的定义 | 第31-32页 |
1.4.2 McMaster家庭功能模式理论 | 第32页 |
1.4.3 家庭功能的实证研究 | 第32-36页 |
第2章 问题提出 | 第36-38页 |
第3章 研究设计 | 第38-40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38页 |
3.2 研究假设 | 第38页 |
3.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第38-40页 |
3.3.1 研究对象 | 第38页 |
3.3.2 研究工具(见附录) | 第38-39页 |
3.3.3 统计分析 | 第39-40页 |
第4章 结果分析 | 第40-73页 |
4.1 罪犯分布情况 | 第40-42页 |
4.1.1 罪犯人口学状况分布 | 第40-42页 |
4.2 暴力犯罪组与非暴力犯罪组在儿童期虐待上的差异分析 | 第42-43页 |
4.3 暴力犯罪组与非暴力犯罪组在家庭功能上的差异分析 | 第43页 |
4.4 暴力犯罪组与非暴力犯罪组在早期适应不良图式上的差异分析 | 第43-44页 |
4.5 暴力犯罪组与非暴力犯罪组在攻击上的差异分析 | 第44-45页 |
4.6 儿童期虐待、家庭功能、早期适应不良图式与攻击的关系 | 第45-73页 |
4.6.1 相关分析 | 第45页 |
4.6.2 暴力罪犯分层回归分析 | 第45-57页 |
4.6.3 非暴力犯罪组分层回归与中介分析 | 第57-73页 |
第5章 讨论 | 第73-78页 |
5.1 暴力犯罪组与非暴力犯罪组的差异分析 | 第73-74页 |
5.1.1 服刑人员人口学特征 | 第73页 |
5.1.2 暴力犯罪组与非暴力犯罪组儿童期虐待的差异 | 第73页 |
5.1.3 暴力犯罪组与非暴力犯罪组家庭功能的差异 | 第73-74页 |
5.1.4 暴力犯罪组与非暴力犯罪组早期适应不良图式的差异 | 第74页 |
5.1.5 暴力犯罪组与非暴力犯罪组攻击性的差异 | 第74页 |
5.2 暴力犯罪组与非暴力犯罪组中介效应分析 | 第74-78页 |
5.2.1 暴力犯罪组儿童期虐待、家庭功能、早期适应不良图式与攻击性的关系 | 第74-75页 |
5.2.2 非暴力犯罪组儿童期虐待、家庭功能、早期适应不良图式与攻击性的关系 | 第75-78页 |
第6章 结论 | 第78-80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78页 |
6.2 研究不足和展望 | 第78页 |
6.3 心理干预启示 | 第78-80页 |
6.3.1 尽早预防犯罪 | 第78-79页 |
6.3.2 对服刑人员心理干预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90页 |
附录 | 第90-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