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创业板企业审计风险识别及应对研究--以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对金亚科技审计为例

内容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文献综述第12-15页
        1.2.1 国内文献综述第12-13页
        1.2.2 国外文献综述第13-14页
        1.2.3 文献述评第14-15页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5页
        1.3.1 研究内容第15页
        1.3.2 研究方法第15页
    1.4 创新点第15-17页
第2章 概念及相关理论第17-21页
    2.1 相关概念第17-19页
        2.1.1 审计风险概念第17-18页
        2.1.2 风险导向审计模型第18-19页
    2.2 理论基础第19-21页
        2.2.1 委托代理理论第19页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19-21页
第3章 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风险的识别第21-31页
    3.1 创业板企业的特点及审计情况第21-26页
        3.1.1 创业板企业的特点第21-25页
        3.1.2 创业板企业审计情况第25-26页
    3.2 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风险的识别第26-29页
        3.2.1 了解创业板企业的行业环境风险第26-27页
        3.2.2 了解创业板企业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风险第27-28页
        3.2.3 了解创业板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风险第28-29页
        3.2.4 了解创业板企业的内部控制第29页
    3.3 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风险的评估第29-31页
第4章 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风险应对措施第31-36页
    4.1 总体应对措施第31-33页
        4.1.1 对创业板的高风险性保持职业怀疑第31-32页
        4.1.2 指派具有创业板审计经验的审计人员第32页
        4.1.3 重点获取创业板企业高风险领域中的审计证据第32-33页
    4.2 具体应对措施第33-36页
        4.2.1 强化对创业板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审计第33页
        4.2.2 加强对创业板企业内部控制的测试第33-34页
        4.2.3 对创业板企业严格执行监盘及函证程序第34-35页
        4.2.4 加强对创业板企业收入的审计第35-36页
第5章 案例分析第36-50页
    5.1 金亚科技背景介绍第36-37页
        5.1.1 金亚科技公司概况第36页
        5.1.2 金亚科技发展困境第36-37页
        5.1.3 金亚科技事件回顾第37页
    5.2 金亚科技审计风险的识别第37-42页
        5.2.1 了解金亚科技的行业环境风险第38-39页
        5.2.2 了解金亚科技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第39页
        5.2.3 了解金亚科技的持续经营能力风险第39-41页
        5.2.4 了解金亚科技的内部控制第41-42页
    5.3 金亚科技审计风险的评估第42-45页
    5.4 金亚科技审计风险的应对第45-50页
        5.4.1 对金亚科技的舞弊风险保持职业怀疑第45-47页
        5.4.2 强化对金亚科技持续经营能力的审计第47页
        5.4.3 加强对金亚科技内部控制的测试第47-48页
        5.4.4 对金亚科技严格执行监盘及函证程序第48-49页
        5.4.5 加强对金亚科技收入的审计第49-50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后记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业上市公司审计风险及防范研究--以中磊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万福生科为例
下一篇:内部审计在商业银行反洗钱工作中应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